字词 | 风行草偃 |
释义 | 风行草偃比喻政治清明,则百姓归服。唐刘禹锡《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 “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 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风行草偃,其势必然。” 风行草偃比喻用仁政之德教化于民。《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于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也作“风行草靡。”《南齐书·高帝》:“麾旆所临,风行草靡。” 风行草偃fēng xíng cǎo yǎn风吹在草上,草便倒伏。《书·君陈》“尔惟风,下民惟草”孔安国传:“民从上教而变,犹草应风而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后用“风行草偃”比喻为政者以德教化人民,人民必然受其教化,臣服顺从。也比喻德行崇高者对世人的深刻影响。《三国志·吴志·张纮传》“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裴松之注引《吴书》:“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也作“风向草偃”。《抱朴子·审举》:“引用弩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也作“偃草”。宋·王禹偁《大阅赋》:“申军令于偃草,揭灵旗于画荆。”也作“风行草从”。《后汉书·郎颚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也作“风行草靡”。《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筭所指,龙举云属。”也作“草偃风从”。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上之化下,草偃风从。”也作“草偃风行”。《陈书·宣帝纪》:“草偃风行,冀以变俗。”《官场现形记》二○回:“居然上行下效,草偃风行。”也作“草靡风行”。唐·白居易《请行赏罚以劝举贤策》:“得人者,行进贤之赏;谬举者,坐不当之罪。自然上下精详,远近惩劝,谨关梁以相保,责辕轮以相求。俾夫草靡风行,达于天下。”也作“风偃”。《南史·齐高帝纪》:“以寡制众,所向风偃。”也作“偃风”。《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也作“风从”。《魏书·宣武帝纪》:“今始览政务,义协维新,思使四方风从率善。” 感化 感化化(化感;点~;动化) 沾 讹 风 被服 感切 渐渍 另见:修养1 教育 感化 劝导 影响 仿效 仿效模(模效) 放(放习;放效;放象;放像) 写(宪写;摸写) 法趋步 追步 追蹑 规抚 摹习 效仿 采效 拟效 拟迹 拟仪 拟学 祖式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