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fēngjǐng现在通常的解释是指风光、景色。该词始见于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书》,即今《世说新语》。 刘义庆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是南朝刘末开国之君宋武帝的侄子。420年武帝刘裕称帝建国之时,自15岁以来一路平步青云的刘义庆才18岁,却已经是尚书左仆射了。曾任掌管国家图书著作的秘书监一职的他,对于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比较了解的,《世说新语》的编纂也离不开这段时间的积累。 《世说新语·言语》中对“新亭饮宴”一事记载如下:“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就是“风景”一词的最初出处。
风景;景色;景致fēnɡjǐnɡ jǐnɡsè jǐnɡzhì【同】 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区域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和雨雪等自然现象所形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象。 【异】 “风景”着重指有特色的自然风光、景物,着眼于整个景象;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常构成“风景区”、“风景画”、“风景照”。[例]这里水秀山明,~幽美。“景色”着重指有特色给人以美感的风景,多着眼于色彩;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例]九寨沟~迷人,让人流连忘返。“景致”一般指好风景或可观赏的事物,着眼于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或局部的可观赏之处;多用于书面语,较少用于口语。[例]陆定一《老山界》:“路上有几处~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风景fēngjǐng值得观看、游览的风光景色 △ 海边~|~优美。 【同】风光
风景fēngjǐng〈名〉可以供人观赏,有审美价值的景观:自然风景│风景宜人。 【同义】风光│景观│景色。 【辨析】“风景”和“风光”:“风景”多指供人们观赏的自然景色或人工建筑,“风光”多指由自然现象构成的宏大的美好景色,不包括人工建筑。
风景fēngjǐng风光景色。 【组词】风景画︱风景宜人︱一道风景线︱美丽的风景 【例句】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迷人的公园。 ❍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近义】风光︱景色︱景致︱景物
【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及某些自然现象等形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象。 各种图画
各种图画风景画:风景 水石 山水画:山水 以花鸟为题材的中国画:花鸟 花草画:花卉 鸟类画:翎毛 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人物 肖像画:写真 美女画:士女 仕女 淫秽的画:春宫 春画 春意图 在木板上刻图再印的画:板画(木板画) 书籍报刊上装饰标题的图画:题花 依据诗意所绘的图:诗图 宋画院画家所作的画:院本 宫廷画家的作品:院画 院体 地球表面物象分布图:地图 百叶图 边境地图:边图 大幅的地图:长图 疆域图和户口册:图籍 书卷图籍:缃图 成卷轴形的画:画卷 绘卷 彩色的图画:彩绘 装饰宫殿用的绢质彩画:铺殿花 好的画:墨宝 富于谐趣的画:谐画 富有诗意的优美图画:诗图 珍美的图画:珍图 编辑在一起的精彩的图画等:集锦 假托名人手笔的名画:赝本
情况
情况景(~况;光~;年~;前~;背~) 情(情头) 风息 形况 形候 样子 趋势 头势 事色 动静 情况、消息:声息 情况、情形:光景 景况,情况:风景 情况和趋势:情势 情况与机变:情巧 形势,动静:风色 表示具有两种情况:既(~快又好;~饿且冷) 一定场合的情况、光景:情景 情况好坏:息耗 情况很坏:糟(糟糕;办~) 大事不好 情况更加恶劣:颓慌 情况惨酷:血淋淋 不操心费力,情况却越来越好:心逸日休 情况正常:好好(好好儿) 情况正常、良好:好端端 情况如旧,没有变化:安适如常 情况不明:若明若暗 若明若昧 头绪繁多,情况复杂:错综复杂 犬牙相错 犬牙磐石 犬牙相错 犬牙相接 犬牙差互 犬牙错互 盘石犬牙 犬牙盘石 情况很难捉摸:深不可测 情况复杂,前进道路或方向不明:山重水复 水复山重 水复山环 情况不同:异情 郑昭宋聋 时间不同,情况不一样:彼此一时 前后情况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此一时,彼一时 (情形:情况)
另见:情形 情态 状况 趋势 局势 事态 紧急 危险
风景
风景景(景气;景致;景色;光景;海~;江~;中~;后~) 光(风光;风色;秋~) 览 风日 风水 景物,景色:云物 风物景色:物色 风光景色:风色(南国~) 某地具有独特的风物景色:别有风光 风景独特:异水 景色奇异:嵬眼澒耳 嵬眼澒日 嵬目鸿耳 风景绝佳之处:绝境 景色迷茫:莽苍 风景没有什么变化:风景不殊 景色变化多端:朝晖夕阴 (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物及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风景)
另见:景象2 景区 景物 游赏 游人景美 秀丽
风景/各种风景/景观/美景
风景fengjing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构成的可供人观赏的现象:~优美|观赏~|西湖的~四季不同。
风景(同)景色 景物 景致
风景fēng jǐng风光景色: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近如何。(五一·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