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动;颤抖;抖动chàndònɡ chàndǒu dǒudònɡ【同】 都是动词;都有短促而反复地振动的意思。 【异】 “颤动”着重指在外力作用下而发生振动;可以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书面语。[例]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颤抖”着重指由于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刺激,从而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抖动;适用范围不如“颤动”广,大多用于人,有时也可以用于大地、灯光等;多用于书面语。[例]巴金《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抖动”多指人的肢体因寒冷或情绪变化等而哆嗦;多用于人和动物,适用范围窄;多用于口语。[例]孔雀~着羽毛。
颤抖;哆嗦;发抖chàndǒu duōsuō fādǒu【同】 都是动词;都可以表示身体或某些别的事物抖动。 【异】 “颤抖”着重指较轻微的抖动;语义较轻;多用于因激动或兴奋而引起的颤动;多用于书面语;可受“微微”修饰;也可以用于表示电光、空气等具体事物抖动;不能重叠为AABB式。[例]灯光似乎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哆嗦”着重指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抖动;语义较重;多用于因害怕、生气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多用于口头语,带有口语色彩;能重叠为AABB式。[例]寒风中他不停地~,鼻子也冻红了。“发抖”着重指抖动发生着;多用于因害怕或寒冷而引起的抖动;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不能重叠为AABB式。[例]唐弢《琐忆》:“国民党政权请罪道歉,慌做一团,检查官更是手忙脚乱,正在捧着饭碗~。”
颤抖chàndǒu颤动发抖 △ 气得浑身~|枝叶~着。 【同】哆嗦
颤抖chàndǒu〈动〉发抖,抖动:两腿颤抖|大地在颤抖。 【同义】哆嗦|发抖|战栗。 【辨析】“颤抖”和“战栗”、“哆嗦”、“发抖”:“颤抖”多用作书面语,“战栗”是文言词语,“发抖”、“哆嗦”都是口语词,“哆嗦”常用在“打”的后面,又可以重叠为“哆哆嗦嗦”。
颤抖chàndǒu发抖,抖动。 【组词】颤抖着说︱颤抖的双手︱颤抖不止︱急剧地颤抖 【例句】我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朋友的脑袋,勉励它一定要拿出好成绩。 ❍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近义】颤动︱发抖︱哆嗦 【反义】稳定︱静止 【辨析】“颤动”与“颤抖”词义相近,区别在于“颤动”可以用于包括人在内的一些物体,“颤抖”主要用于人,偶尔用于人以外的物体,但也是一种拟人手法。 振动
振动抖 动 颤动 响声振动:响动 响振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颤(颤动;颤抖;发颤) 片状物颤动:呼扇 风吹颤动:飐(清风~水) 轻微颤动:颤袅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反复摇动:振动)
颤抖
颤抖战颤 抖索 抖瑟 掉栗 振栗 巅巍巍 战栗,颤抖:迭屑屑 跌躞躞 因惊恐而颤抖:颤悸 因畏惧而颤抖:颤凛 因寒冷惊惧而蜷缩颤抖:索瑟 因恐惧而颤抖:抖觫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兢栗 因惶恐战栗:战越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寒栗 寒栗 寒噤 寒战 寒颤 冷战,寒颤:冷噤 病而寒战:瘆 因受寒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噤 由于害怕、寒冷等原因而颤抖:战兢兢 战钦钦 因惊惧而寒颤发抖:颤笃速 因惊恐或寒冷而颤抖:战笃索 战笃速 战都速 因惊恐而颤抖:战簌(战簌簌) (颤动,发抖:颤抖)
发抖
发抖战(战抖;战动;发战;摇战;打战) 抖(抖战;抖动;抖颤;作抖;颤抖) 栗(颤栗;战栗) 栗(战栗) 颤(颤动;颤栗;打颤;发颤) 闪动 颠动 打噤 哆嗦瑟索 咳歌打战 身体颤动:颤多梭 因寒冷而发抖:发噤 因寒冷或害怕而牙齿打颤:逼齿 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冷战 冷颤 畏缩战栗:缩栗 受刺激而猛烈抖动:积伶 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自主地颤动:哆(哆唆;哆嗦) 颤索 颤栗 颤抖,哆嗦:抖摔 咬紧牙关打颤:噤战 不停地颤动:哆哆嗦嗦 (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发抖)
另见:害怕 恐惧 生气 生病 寒冷
颤抖chandou哆嗦;发抖:~的声音|他冷得全身都在~|这位老人用~的手写上自己的名字。
颤抖(同)颤动 颤栗 哆嗦 发抖战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