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炯 |
释义 | 陈炯陈炯1943—江苏省无锡市人。1965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先后在无锡市中专、中学任教。1979年起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受教于陈安明、龚千炎、张斌教授,1982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安徽大学任教。1986年调入江南大学,历任中文系副教授、汉语教研室副主任,江南大学对外汉语部副主任、主任。兼任无锡市语言学会理事、江苏省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他的语言研究重点在汉语语法,共发表语言学论文70余篇,其中语法论文有30余篇。他的语法思想颇受胡附、文炼的影响。研究语法善于思索,敢于提出问题,并参与学术争论; 论文研究有一定的深度。80年代初,他参与了由日本大阪大学望月八十吉教授发起的汉语疑问句讨论,写出硕士论文 《关于疑问形式的子句作宾语》,对望月八十吉、郑良伟 (美国夏威夷大学)、汤廷池 (台湾师范大学)等学者的观点作了评述,继而又针对黄正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汤廷池的观点,发表了《再论疑问形式子句作宾语》 一文,作了剖析。认为汉语中SVQs结构(S为名语、V为动词、Qs为疑问形式子句)中,一方面动词V的次类与疑问形式子句Qs有同现限制,另一方面主语S和疑问形式子句Qs的类型对全句语气也有一定影响。两文“对汉语疑问句的研究有独到见解,日本汉学家望月八十吉、台湾著名语言学家教授汤廷池都曾引用过他的论文” (张斌语)。《汉语析句中的三个平面与句型分析》 (与袁晖合作)一文,指出: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法是指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语义是指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是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汉语析句必须区别这两个平面,注意主语与话题之间的关系。就语法、语义和语用三者关系而言,语法是“杠杆”。确定句型,要排除提示成分、独立成分等语用因素。他“较早发表论文,阐述三个平面的含义,足见他学术思想的敏锐”(张斌语)。80年代后期,他参加了对申小龙倡导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讨论,发表了《汉语的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学的革新——兼与申小龙同志商榷》等文。指出汉语语法特点是中国语言学界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认为自《马氏文通》 以来,人们发现的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一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二是汉语是以话题居首要地位的语言,并对申小龙的汉语语法学科“亦步亦趋代替了发展”的观点提出异议; 继而指出汉语语法学需要革新,要提倡科学假设,重视方法论的选择。他的这些关于汉语语法的革新和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见解,“受到同行们的重视”(张永绵语)。90年代初,他又发表了《如何认识汉语语法学的症结所在》一文,对杨启光的《主谓为本:汉语语法学症结所在》 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汉语语法学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因袭了西方主谓二分模式,而是因为它仅仅停留在模仿、借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做到在汉语研究中倡导科学主义。其原因: 一是中国现代语言学起步较迟; 二是没有重视自己的理论建设;三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比较落后,对语言研究有一定影响。此外,他还先后发表了《关于句型的确定》、《句子本质的再认识》、《句型、句类与句式》、《关于汉语语法学的几个原则问题》、《语法修辞结合论行不通》、《试论句子的形成过程》等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