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隐〉清末以来浙江龙泉种蘑菇人指斧头。
【铜鼓】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重器、乐器。由炊具铜釜发展而成。年代约自春秋中期至清末。用铜铸造,大小不一,体形凝重,制作精致。原系统治权力的象征,用以号召部众进行战争,并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明清后,随社会变化,成为一般乐器。今仍流行于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等族。
铜鼓 鼓
鼓鼓(~乐;~角;~点;战~;花~;腰~;铜~;渔~;铃~;堂~;长~;铙鼓;羯~;暮~;鸣鼓;布~;石~;手~;方~;桴~;令~;柏~;和~;足~;胡~;铜~;画~) 送君 吹云 圣牛两头蒙 鼓的美称:宝挝 铙鼓和鼙鼓:铙鼙 大鼓:贲 鼛(鼛鼓) 皋鼓 雷鼓 有云形图饰,悬在高处的大鼓:云鼛 古时报更的鼓:漏鼓 更鼓 鼍更 谯楼的更鼓:谯鼓 报警的鼓:警鼓 计数里程的鼓:计里鼓 古代用于祀神的鼓:鞞鼓 设于朝廷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谏鼓 谏鼙 长柄摇鼓:鼗 拨浪鼓 六面鼓:灵鼓 八面鼓:雷鼓 悬挂在架上的鼓:悬鼓 悬皷∸ 鼓腔:鞚 鞉鼓的旁耳:鞉耳
另见:鼓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