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bìléizhēn保护建筑物等免受雷击的金属棒。装在建筑物顶端,通过导线跟一端埋在地下的金属物连接。
【避雷针】一种防止直接雷击的装置。装在独立构架或建筑物顶上的金属棒,与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配合,能把一定范围内的高空雷电引入地中,以保护周围建筑物或屋外电气装置免遭雷击。
避雷针bì léi zhēn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一种装置。1838年,裨治文在《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卷之十八)中,称避雷针为“铁杆”。1849年,林鍼在《西海纪游草》中称避雷针为“铁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出现“防雷尖叉”、 “防雷铁”、“防雷针”、“挡雷针”、 “避雷铁”、“避电针”等名称,“避雷针”一词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如1903年特社译《世界通史·近世史·第二期》:“法兰克林波士顿人,以刷工长文艺,为文士,发明避雷针。”1909年《图画日报》第七十八号:“迄今西洋多用一金属之针树于屋上,而用金属线与地下相联络,以防其害焉。雷将落于屋上之时,先附于此针,而借线导之于地下,及其落则势力已分矣,故不能为害,此避雷针所由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