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释语义
通释语义对古书中的词语进行总括性的解释。与“随文释义”相对。 通释语义有三个特点: ❶通释语义一般用于字典、词典的释义,不限于注释某一部书。解释词语独立存在,不依附原文。有时汇集一组词进行解释。如《尔雅·释诂》:“允、任、壬,佞也。”《广雅·释训》:“显显、察察,著也。”有的对单个的词进行解释。如《说文解字·木部》:“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玉篇·言部》:“谦,苦嫌切。轻也,让也,敬也。” ❷通释语义一般是解说词语的基本义或常用义,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如《尔雅·释诂》:“永、悠、迥、违、遐、逷、阔,远也。”《广雅· 释诂》:“诵、说、精、讲,论也。”《说文解字·耳部》:“闻,知声也。” ❸通释语义一般只解释词义,不作串讲。 通释语义不依附原文,往往独立成书。由于它所解释的不是文中的特定意义,而是概括意义,因此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解释。有的从文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上去解释,如《说文解字》;有的从同义词角度进行解释,如《尔雅》《广雅》;有的从语音方面进行解释,如《释名》;有的用方言对比进行解释,如《方言》。
通释语义又称“综合语义”。与随文释义相对。指脱离词语的使用语境,综合词语应有的意义加以解释。综合释义一般表明词的概括意义。它所释的义不局限于某一书,某一句中。训诂专书和字书多采用这种释义方式。如单释语义的《尔雅》、《方言》,音义兼释的《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形音义结合的《说文解字》《玉篇》、《康熙字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