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hu

❶介词,相当于“于”。《战国策·楚策四》:“游于江海,淹~大沼。”(淹:停留。)
❷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宁:难道。)
❸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或“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山河之固。”
❹用于形容词词尾。《战国策·楚策四》:“飘摇~高翔。”



介词“乎”的主要用法与“于”相同,有以下五种:
❶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作“在”“从”“到”。如《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❷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作“在”。如《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秋》]何以终乎哀十四年? 曰:备矣。”《孟子·尽心下》:“[圣人]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❸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可译作“向”或“对于”。如《论语·泰伯》:“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公羊传·僖公十年》:“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❹引进用来比较的事物,可译为“比”。如《荀子·强国》:“故人莫贵乎生。”《荀子·劝学》:“学莫便乎近其人。”
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作“被”。如《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公羊传·庄公十二年》:“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作为介词,“乎”的用法跟“于”相同,但“乎”能与疑问代词“恶”结合为“恶乎”,作状语,“于”则不能。如《荀子·劝学》:“学恶乎始? 恶乎终?”





语气词“乎”表示以下四种语气:
❶表示疑问语气,放在是非问句句尾时,译作“吗”。如《论语·微子》:“子见夫子乎?”《战国策·赵策》:“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王视晏子曰:‘齐民固善盗乎?’”放在选择问句句尾时,译作“呢”。如《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子将大灭卫乎?抑纳君而已乎?”
❷表示反诘语气,与疑问代词“何”“孰”相呼应,译作“呢”。如《资治通鉴·汉纪》:“果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与递进连词“况”相呼应,译作“呢”。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战国策·燕策》:“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与反诘副词“庸”“宁”“岂”等呼应,译作“呢”“吗”。如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❸表示测度语气,与“其”“殆”“或”“无乃(恐怕)”“得无(该不会)”相呼应,可译作“吧”。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不相”就是没有好相貌。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史记· 孟尝君列传》:“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❹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作“啊”“呀”。如《战国策·齐策》:“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乎! 吾无罪!”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庄子·养生主》:“善哉,技盖至此乎!”


❶ 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各种疑问语气。❶ 用于是非问,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论语·微子》:“子见夫子~?”《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
❷ 用于特指问,表疑问语气。句中一般有疑问代词与之相配合。可译为“呢”。《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责:同“债”。)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❸ 用于选择问,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战国策·楚策四》:“先生老悖~,将以为楚国祅祥~?”(祅祥:不祥的预兆。)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凡若此者……有取~,抑其无取~?”
❹ 用于反问句,表反问语气。与疑问代词呼应的,译为“呢”;与“宁”“独”等呼应的,译为“吗”。《两小儿辩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
❺ 用于测度疑问句,委婉地表示猜测语气。常与“无乃”“得无”“其”等相呼应,可译为“吧”。《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无乃不可~?”《触龙说赵太后》:“日食饮得无衰~?”《庄暴见孟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❷ 语气词。用于祈使句末,表示祈使、禁戒等语气。可译为“吧”。《战国策·齐策四》:“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又:“长铗归来~,出无车!”
❸ 语气词。用于感叹句末,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史记·李将军列传》:“惜~,子不遇时!”又《秦始皇本纪》:“天~,吾无罪!”
❹ 语气词。用于分句句末或单句句中,表示停顿或语气的舒缓。《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虽游于酒人~,然其为人深沉好书。”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游于是~始。”
❺ 词尾。附着在形容词后,作用与“然”同。《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苏轼《前赤壁赋》:“浩浩~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❻ 介词。引进时间。可译为“在”“从”等。《楚辞·离骚》:“吾独穷困~此时也。”韩愈《师说》:“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❼ 介词。引进处所。可译为“在”“到”等。《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大国之间。”(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春秋末期属中等国家。)《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四境,齐有其民矣。”
❽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等。《孟子·公孙丑上》:“或问~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是。”
❾ 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与……相比”。《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尔,毋吾以也。”《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技矣。”
❿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公羊传·庄公十二年》:“(宋)万尝与庄公战,获~庄公。”《吕氏春秋·不苟》:“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夫差。”(说:同“悦”。)


❶用在文言文句子末尾,表示疑问、反问等语气,相当于“吗”“呢”
 △ 王侯将相宁有种~?|岂不忧~?
❷用在文言文句子末尾,表示揣度,相当于“吧”
 △ 日食饮得无衰~?
❸用在文言文句子末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
 △ 长铗归来~!
❹文言文里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等
 △ 惜~!∣天~!
❺于
 △ 在~运用。
★几乎 似乎 在乎 不亦乐乎


说明: 5画;丿部;独体

❶文言助词。相当于“吗”:可~︱不亦乐~。
❷文言助词。相当于“呢”:然~︱否~。
❸文言助词。表示推测和疑问。相当于“吧”:日饮食得无衰~?
❹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惜~!
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几~︱合~︱全~︱险~︱断~丨热~︱胖~~︱热~~︱辣~~︱臭~~︱忘~所以︱出~意料︱难~为继︱微~其微︱神~其神︱瞠(cheng)~其后︱满不在~。
❻同“呼”:呜~。


1 表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论语·八佾》:“管仲俭乎?”2 表感叹语气。《孟子·滕文公下》:“知我者,其惟《春秋》乎!”3 犹于。如:出乎意外。4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巍巍乎;确乎。


(88次)
❶犹于、在。吾独穷困~此时也 将往观~四荒 终然殀~羽之野 夕余至~县圃。总余辔~扶桑 朝濯发~洧盘 苟得列~众芳《离》 幽独处~山中《章·涉》 遇蓐收~西皇 逴绝垠~寒门 从顓顼~增冰《远》 纷旖旎~都房《辩·四》 放游志~云中《辩·九》不如下游~清波《哀》
❷犹于;到。周流~天余乃下 周流观~上下 夕余至~西极《离》 夕始临~於微闾吾将往~南疑《远》 信未达~从容《辩·六》尚欲布名~天下《辩·九》 恐不终~永年《哀》
❸犹于;对于。凭不厌~求索 尔何怀~故宇《离》 吾又何怨~今之人《章·涉》 吾将过~句芒《远》
❹犹于。从。旦余将济~江湘《章·涉》 愿承风~遗则《远》 愿托志~素餐《辩·六》
❺犹于。表被动。固将制~蝼蚁《吊》
❻语助,无实义。何不改~此度 愿竢时~吾将刈 延伫~吾将反 五子用失~家衖历吉日~吾将行 又何怀~故都《离》 忽~吾将行兮《章·涉》 独永叹~增伤《章·抽》 忽~吾将行《远》 朴以忠~ 斯无穷~ 以力耕~ 以成名~ 以危身~ 以媮生~ 以保真~ 以事妇人~ 以自清~ 以絜楹~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 偷以全吾躯~ 宁与骐骥亢轭~ 将随驽马之迹~ 宁与黄鹄比翼~ 将与鸡鹜争食~《卜》 受物之汶汶者~ 而蒙世俗之尘埃~《渔》 恐溘死而不得见~阳春《辩·六》 今谁使~誉之《辩·九》何为~四方些《魂》 魂~归徕(18次) 魂~无东 魂~无南(2次) 魂~无西(2次) 魂~无北 魂~无往《大》 讬回~尚羊 余因称~清商《惜》 超永思~故乡《哀》
另见[先乎平路]


❶用作介词,作“于”字解。《吕氏春秋·贵信》:“又况乎人事。”高诱注:“乎,于也。”《远游》:“总余辔乎扶桑。”《九辩》:“愿托志乎素餐。”
❷ 多用于语气词。《说文》:“乎,语之余也。”有时作为呼唤语助词,有时置于句末,表疑问语气,有时置于句中,表示舒缓其语气。《离骚》:“历吉日乎吾将行。”


陈述

陈述

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叹词

叹词

表示叹息的语气:啊 哦 哟 咳 哈 呵 唉 唷 唔 嘿 哼 嗯 呜(~呼) 嘻 喂 呔 噫(噫嘻)嗟 噷 咦 唏(唏嘘) 唧 与兮于乎 于戏
表示感叹的语气:吁 呀(哎呀) 噫(噫乎;噫嘻;噫嗟) 呵 啊 嘻 哇 哪 嗐 嗟(嗟嗟;嗟乎;嗟呼) 耶 吓 吧 咄(咄咄) 啰(好~) 唉 哟 嘿(嘿哎) 呃嚯 乎 于(于戏) 矣(夫~哉)兮(美~) 夫(嗟夫;矣夫;已~) 哉 欤 譆 许 好不 乖乖
表示赞美:猗欤 猗与
表示惊叹:哇 噎 哟 唷(啊唷) 简直老天爷
表示赞叹:哇 吧 啊 嘻
表示悲叹:唉 噫(噫嘻)




疑问

疑问

疑(疑义;疑端;谘~;质~;献~;答~;解~;释~) 问号
表示疑问:啥(忙~) 哦 嗯 哪(~个;~天) 恶(彼~知之) 怎(怎么;怎样;怎的;怎地;怎生;怎许) 焉 奚 盍 么(什么;甚么) 独 宁 安(~在;~知)底(~事;~处) 何(~若;~如;~等;~物;~以;~谓;如何;若何;奈~;谁~) 曷 欤恁 嘛(干~) 呣 谁(~人;~家;名~) 难道 庸拒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呢 吧 啊 乎(信~;乐~) 邪 哉 否 了 为 也 耶
表示疑问或反诘:
佯装不知而故意发的疑问:诡疑
长期不解的疑问:积结
心里充满疑问:满腹疑团 满肚疑团 疑云满腹 疑团满腹 满肚子疑
疑问迅速消除:红炉点雪 洪炉点雪 沃雪红炉 雪点红炉
没有疑问:无疑
真切无疑:列眉
(有怀疑的问题:疑问)




商量

商量

商 讲 洽 评论 说道 思量 量衷 计会 计较 计校 计挍 谘诹
表示商量的语气:罢 啵 乎
商量和讨论事情:议事
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接洽 接头
共同商量:共商 合计 相谋
 双方或多方共同商量:会商
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协商 协议议协
同对方协商以期解决有关问题:交涉(多方~)
当面商量:面商 当面鼓,对面锣
接洽商量:洽商
 当面洽商:面洽
咨询商量:谘商
商量决定:商定 量定
反复商量:磋商
仔细商量:细商量
诚恳相商:恳商
好商量:好说(好说话)
商量妥当:商妥 说结
互不商量:各不相谋
无商量的余地:没有说的
(交换意见:商量)

另见:交换 意见 商讨 讨论 商定



反问

反问

反诘
表示反问:哪(~里;~门子) 怎(~么;~不) 胡(~尝;云~) 奚(~必) 何(~必;~不;~止;~尝;~曾;~若乃尔) 岂(~其;~具;~渠;~非;~不;~止;~奈;~遽;~可;~不是;~有此理) 安(~能;~敢) 宁(~当;~渠) 盍(~不) 焉(~哉) 庸(~拒) 乌(~足道哉) 其(~奈我何) 乎(~哉;哉~)讵(~知) 敢(~是) 恶 莫(~非;敢~;将~;~不是) 得(~无;~毋) 吗 呢 也(~哉) 邪 欤 可 号 因 便 宁(~渠;~当) 曷 耶 抑(~岂) 怕(恐怕) 难道 不成 什么(为什么)
你没见过吗:君不见
凭什么不害怕:何恃不恐
怎么到了这种地步:何至于此
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还(这~了得) 呢(你说~)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乐意去做:何乐不为
表示正反两问:是否 果否 是不是
反问自己:自反 反躬自问 反身自问(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反问)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hu

断乎 关乎 合乎 几乎 近乎 类乎 确乎 热乎 似乎 险乎 邪乎 玄乎 异乎 在乎 不在乎 黑乎乎 拉近乎 胖乎乎 热乎乎 傻乎乎 套近乎 无怪乎 无须乎 犹之乎 于是乎 出乎意料迥乎不同 之乎者也 溜之乎也 不亦乐乎 满不在乎


❶动词或形容词后缀(与“于”相当):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穹窿耶。(七八·1961)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寻常,又不禁相问。(五·113)
❷副词后缀:这声调口气迥~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七十·1704)
❸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 (一·4)
❹叹词:信矣~,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五·102)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