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远水不救近火 |
释义 | 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救急。《野叟曝言》第一 远水不救近火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事情急迫,缓不济急。也说“远水难救近火”、“远水救不得近火”、“远水救不了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救,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元·高则诚《琵琶记十七出·陈眉公批语》: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鲁迅 《呐喊·端午节》:“收版权税又半年六月没消息,‘远水救不得近火’,谁耐烦。” 远水不救近火yuǎnshuǐ bù jiù jìnhuǒ本义为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语出《韩非子·说林上》。 远水不救近火(谚)远处的水再多,也救不灭眼下的火灾。比喻缓慢的措施再好,也解除不了当前的困境。 远水不救近火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后用“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周书·赫连达传》:“诸将或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也作“远水难救近火”。《隋唐演义》九一回:“但潼关既陷,长安危甚,贼势方张,渐逼京师,外兵未能遽集,所谓远水难救近火。”也作“远水救不得近火”。鲁迅《呐喊·端午节》:“收版权税又半年六月没消息,‘远水救不得近火’,谁耐烦。”也作“远水救不得近渴”。明·张四维《双烈记·代役》:“你说千金报我,远水救不得近渴。见钟不打何须铸,算还咱免淘闲气。”也作“远水不能解近渴。”《歧路灯》七七回:“他如今济宁做官,远水不能解近渴。”也作“远水解不了近渴”。也作“远井不解近渴”。 远水不救近火远处的水难救近处的火。比喻缓慢的措施或迟来的救援,难解燃眉之急。 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慢的办法解决不了急迫的问题。战国时,鲁穆公不与邻国齐国搞好关系,却派几个儿子到远方的晋国和楚国做官。犁进谏说:“你这样做就好比请越国人来解救落水之人,越人水性再好,鲁人也必定活不了;又好比取来海水解救火灾,海水水量再大,火也必定不会被扑灭,因为远水不救近火!”(见《韩非子·说林上》) 远水不救近火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处的水解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缓不济急。《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或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