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义存乎声
释义 义存乎声

义存乎声

关于语义同语音之间联系的一种观点。根据这种观点,认为词的意义与语音有固定联系,语音变化,则词义也会发生变化;或是词义变化影响语音改变。前人对此多有论述,黄承吉认为:“声起于义,义根于声。”俞樾认为:“古训多存乎声,以声求之,义斯在矣。”齐佩瑢称:“训诂之本为声音,而音义关系不外‘声同字异,声近义同’两大类。”
对于“义存乎声”,应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❶从语言要素角度认识。语音是语义的物质外壳,语义依附于语音而存在和体现,因此是“义存乎声”。
❷从发生学角度认识。在语言发生之初,音和义的联系是偶然的。如“大”义,在汉语中读dà,在英语中读big。即使在汉语中,为何最初读dà,也是偶然的可考知的。
❸从语言的社会化角度认识。音和义在最初的结合之后,经社会的约定俗成,就具有固定联系,某义读某音就基本确定,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如“大”,就只能读dà,而不能读xiǎo。
❹从语言发展角度认识。语义总是随事物、认识、交际的变化而发展的。当语义发展时,语音也常常相随变化,出现“声随义转”。如“朝”表示早上,古声母为端母,而词义发展为“朝拜”后,声母就变为定母。
❺从音义的数量关系上认识。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音节数量少而词义数量多,二者并不对等,因此不能认为某一读音一定是某类意义,不能绝对化。“义存乎声”的原理,对于认识同源词、用字通假、音转、声训等训诂所涉音义关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义存乎声”的观点对于突破汉字字形约束,深入理解语言本质,探求音义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应当注意,“义存乎声”也不能绝对化,即某一类音是否一定有某类意义,需根据语言文献资料分析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义存乎声

关于语义和语音联系的一种学说。认为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但经过约定俗成之后,音和义就有了固定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可作共同的或相应的运动变化。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语音是语言的形式,是语义的物质基础,语义是语言的内容,它依附于语音而存在,通过语音而得以体现。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对于打破字形局限,进而更全面地更深刻地揭示语义间的联系,探求语义发展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关于“义存乎声”之说,清代乾嘉学者戴震、阮元、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及近代章太炎、黄侃等多有阐述。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