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辯〕biàn1 辩论;辩解。如:能言善辩。引申为言语巧妙诡谲。《韩非子·五蠹》:“子言非不辩也。”2 通“辨”。辨明;辨别。3 治理。《左传·昭公元年》:“主齐盟者,谁能辩焉。”4 通“变”。变化。
辯辩见〔駕辯〕〔九辯〕
辯❶當爲“貶”,聲之誤也。《周禮·秋官·士師》: “若邦荒凶,則以荒辯之法治之。” 鄭玄注: “鄭司農云: 辯,讀爲風别之别,救荒之政,十有二,而士師别受其數條,是爲荒别之法。玄謂辯,當爲貶,聲之誤也。遭饑荒不明判國事,有所貶損,作權時法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辯,依注音貶。” ❷猶“正” 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於君,必辯君之南面。”鄭玄注: “辯,猶正也。” ❸徧也。《儀禮·鄉飲酒禮》: “受爵祭飲,辯有脯醢,不祭。” 鄭玄注: “今文辯爲徧。”《禮記·樂記》: “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 鄭玄注: “辯,徧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辨,本又作辯,舊音遍。按《廣雅》 辨,徧也。薄莧反。” ❹别也。《尚書古文·堯典》: “辯章百姓。” 鄭玄注:“辯,别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大傅》: “辯章百姓。” 鄭玄注: “辯,别也。”(《通德堂經解》) 《易·繫辭》: “困,德之辯也。” 鄭玄注:“辯,别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堯典》: “辯章百姓,百姓昭明。”鄭玄注: “辯,别也。” (《鄭氏佚書》)《易·繫辭下》: “困,德之辯也。” 鄭玄注: “辯,别也。” (《鄭氏佚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