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謁〕yè1 请见;进见。一般用于下对上、幼对长,或用作谦词。如:拜谒。2 禀告;说明;陈述。《国策·秦策》:“臣请谒其故。”3 请求。《后汉书·廉范传》:“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4 名帖。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写成名片,进见时用。5 姓。
謁❶告也。《儀禮·聘禮》: “乃謁關人。” 鄭玄注: “謁,告也。” 《儀禮·覲禮》: “擯者謁。” 鄭玄注: “謁,猶告也。”《儀禮·覲禮》: “擯者謁諸天子。” 鄭玄注: “謁,告。” 《禮記·月令》: “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鄭玄注: “謁,告也。” 《禮記·月令》: “先立夏三日,大史謁之天子。” 鄭玄注: “謁,告也。” 《禮記·月令》: “先立秋三日,太史謁之天子。” 鄭玄注: “謁,告。” ❷請《禮記·曲禮下》: “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鄭玄注: “謁,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