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法
中国古代语法周法高著。共分四编: 《称代篇》、《造句篇》、《构词篇》、《虚词篇》,均为独立的专著。《称代篇》分八章。第一章“通论”,包括导言、代词的转变、代词的位、代词的序等内容。第二章“第一 、二身代词”。第三章“第三身和指示代词”。”第四章 “询问代词”。第五章 “其他代词”,含无定代词、复指代词、偏指代词、否决代词等内容。第六章“称数”。第七章“代词性助词”,主要讲述了 “所、攸、者” 的用法。第八章“省略”。在本篇自序里,作者把古代汉语分为四个时期: ❶殷周时期; ❷列国时期; ❸两汉时期; ❹魏晋南北朝时期。并论述了每个时期的语法特点。1959年由台湾科学院出版。《造句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分四章。第一章 “句型”,讨论了古代汉语的句型以及句型中的主题及其解释。将句型分为判断句和说明句两种,称为全句,把全句之外的可以独立成句的称为 “小句”。第二章 “词类”,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古代汉语的词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谓词两类;虚词包括代词、数词、单位词、方位词、助谓词、状词、副词、联词、介词、单呼词、助词11类。这两章阐明了古代汉语的句型系统和词类系统,并解释了许多相关的语法术语,是本篇的重点,也是全书的语法系统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句之成分”,认为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有谓语、名语、副语、补语、外语等,并分别作了论述。第四章 “复句”,认为复句是一种“复合句”,并分为假设句、容忍句、因果句、时间句、转折句、平行句; 还郑重讨论了复合句的分析问题。1961年由台湾科学院出版,下卷未见出版。《构词篇》分四章。第一章“音变”,内容包括“通词” 与 “字表”。第二章 “重迭”,包括“通说、迭音形式、部分迭音形式、重迭形式” (或其他成分)的结合等内容。第三章“附加语”,讨论了前附语、后附语、中附语等。第四章 “复词”,即对《诗经·国风》 中两字的组合和《孟子》 中的复词作了全面分析。本篇认为:汉语的构词法,并非贫乏; 可以用音变来区别词类的断代问题,但要慎重。1962年由台湾科学院出版。《虚词篇》计划要写副词、助谓词、介词仂语、联词(重点是“之”和“而”)、系词、助词 (重点是 “也”) 等,但未见出版。本书“以春秋战国的文献为主(因这一时期具有不少接近当时口语的文献),上溯殷周,下探汉魏六朝的发展”(《代词篇·序》),吸收布龙菲尔德、赵元任、李方桂、马丁鸠斯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建立了一套古代汉语语法体系,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集大成之作。不足的是在某些方面,如对 “复词”的分析等,缺乏历史的研究,难以反映古代汉语语法的全貌。本书已出版的,均收入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三十九。参见 “周法高”。
《中国古代语法》语法学著作。周法高著。台湾研究院出版。全书共4卷。第一卷《称代篇》1959年出版,第二卷《造句篇》(上) 1961年出版,第三卷《构词篇》1962年出版。第二卷《造句篇》(下)、第四卷《虚词篇》尚未出版。本书研究了包括从殷代到南北朝时代的语法,材料丰富,善于综合,注意吸收西欧语言学的成果,是同类著作中比较详尽、影响较大的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