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岛【出处】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屿、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三壶,即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 【释义】 传说古代渤海之东极远处有归墟,其中有五座仙山,名叫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它们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楼台都是金玉造成,还有仙树、仙草,食之使人长生不老。方壶、蓬莱、瀛洲又合称三壶。后以此典指海中仙境或人间胜境;也指海岛等。 【例词】 方蓬 方壶 方丈 蓬岛蓬莱 蓬壶 蓬山 蓬瀛 三岛 三壶 三山 瀛岛 瀛洲员峤 圆峤 壶峤 蓬莱仙岛 【用例】 〔方壶〕 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方丈〕 宋·张耒《秋日登海州乘槎亭》:“蓬莱方丈知何处,烟浪参差在夕阳。” 〔蓬壶〕 宋·周紫芝《小重山》:“河阳花县锦屏铺,人不老,长日在蓬壶。” 〔蓬莱仙岛〕 宋·王庭珪《西江月》:“蓬莱仙岛是吾乡。怎不留心信向。” 〔蓬瀛〕 唐·方幹《嘉兴县内池阁》:“高人莫归去,此处胜蓬瀛。” 〔三岛〕 唐·罗隐《临川投穆中丞》:“翅弱未知三岛路,舌顽虚掉五侯门。” 〔三山〕 唐·许浑《闻释子栖玄欲奉道》:“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瀛洲〕 宋·叶梦得《定风波》:“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员峤〕 金·元好问《七月十二日行狼牙岭》:“天开员峤方壶境,涧落银河月窟声。” 〔圆峤〕 唐·陆龟蒙《四明山诗》:“山应列圆峤,宫便接方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