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tuōshuǐ❶减少或去掉物体所含水分 △ ~处理。 ❷人体中的水分突然大量减少,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脱水】1 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氯化纳,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多为病理性原因。2 对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水化物)加热以除去其中结晶水,或在脱水剂(或催化剂)存在下,使化合物分子中羟基及氢原子形成水的作用。例如,水合硫酸铜加热脱水成无水硫酸铜;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发生分子内脱水成乙烯或分子间脱水成乙醚。
脱水tuō shuǐ❶ 降低物料中的水分。1903年汪荣宝等《新尔雅·释化》:“用法夺取其水分者,谓之脱水剂。”1936年余飒声《纤维素化学工业》第一编:“纤维素可视为六氧糖之脱水生成物。” ❷ 物质失去所含的水分。1934年《自然科学辞典》:“【脱水】(化)Dehydration: 取去结晶体或其他物质所含之水,或由化合物之分子中夺取与水相当之氢氧原子,称为脱水。”1935年《科学》第十九卷第五期:“此作用能将酒精转变为伊脱(Ether)及乙稀(Ethylene),盖即化学上所称之脱水作用。” ❸ 因严重呕吐、腹泻等,使人体中的液体大量减少。1948年12月《医药学》复刊版第二卷第八期:“虽全身有脱水现象,然脑部常发生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