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文学写作中通过人物外形特征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人物描写方法。“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物的容貌神态和人物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人物的衣着打扮,是人物的地位、修养、习惯、爱好及审美观的体现、准确地描绘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举止、衣饰等外部特征,有助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命运、遭遇及时代背景,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使作品中的人物象浮雕一样凸现在读者眼前,造成鲜明活脱的视觉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肖像描写常用的方法一是静态描写,即用一定的篇幅把人物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外部特征象静物写生那样作集中的描写,给读者以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 一是动态描写,即随着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作逐步的、层次分明的勾画,使之逐渐完整、全面,让读者从中透视出人物在特定的环境和遭遇中的内心动作和性格发展。描写的角度可以由作者直接介绍、正面描绘,亦可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感觉、反应侧面烘托、间接刻画。其笔法灵活多样,既可象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那样用工笔精描细绘,又可象《水浒》 中对李逵外貌的描写那样用粗笔勾勒点染,还可象契诃夫《套中人》描写别里科夫外貌那样用夸张式的漫画笔法。肖像描写方法、角度、笔法的选择,当在有利于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前提下视具体情况而定。交叉地揉和使用各种方法、笔法效果更佳。 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应本着“以形传神”、以人物的外形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宗旨,正确把握人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性格的联系,特别留心人物的经历、遭遇和精神状态在人物外貌上留下的痕迹,突出主要特点,抓住人物外形中最能传神的东西准确描绘,从而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切忌“玩其形而不究其神”(《抱朴子·正郭》),脱离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孤立地描写人物肖像; 切忌背离生活真实,犯正面人物 一定高、大、美,反面人物必然矮、小、丑的脸谱化、概念化错误。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人物描写的一种。是指对人物的形体、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进行具体描绘。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进行肖像描写时,必须写出人物的具体特征,写出活生生的人物特点来。在描写这些特征时,还应考虑到这些特征与塑造或描绘的人物整体形象的关系。换句话说,肖像描写不是把人物的原状照搬到字面上来,而是不仅写出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要通过外形特征,以形传神,使读者得到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而又有自身独特外形特点的形象。 肖像描写包括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的肖像描写是选择人物的某一瞬间、或某一常态进行描写。动态的肖像描写是结合人物的心理、行动等进行。这种肖像描写往往需要多次才能完成,但它比静态肖像描写更富于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