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考察;视察ɡuānchá kǎochá shìchá【同】 都是动词;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仔细察看、了解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异】 “观察”侧重于细致、全面地察看、了解;对象可以是人或具体事物,例如:草、木、虫、鱼、鸟、兽、畜、地形等,或抽象事物,例如:问题、矛盾、形势、现象等,适用范围很广。[例]老师常训练学生的~能力。“考察”侧重于深入现场观察、调查、了解;对象多为较重大的事物(其目的一般也较重要),可以是具体事物,例如:工程、地质、事件,也可是抽象事物,例如:历史、文化、气候等,用于人时,除上述意义外,还有看他是否经得起考验的意思,使用范围较广。[例]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报告已经出来了。“视察”侧重指上级到下级部门检查、了解工作或其他情况,一般是深入地检查,含有指导、督促意味;一般用于具体的事或物,不能用于人,使用范围较窄。[例]领导到外地~工作去了。
考查;考察kǎochá kǎochá【同】 都是动词;都指调查了解。 【异】 “考查”侧重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适用对象可大可小,一般用于有标准可比的,例如:成绩、业绩、工作、思想品质、言行、历史、年代等;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没有什么构词能力。[例]年底,单位要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考察”侧重指实地观察分析、研究;适用对象一般是重大的,用于客观存在的情况、原因、规律、形势、地质、事件等,还可用于人,含有看他是否经得起考验的意思;书面语;可以构成合成词“考察员”、“考察团”。[例]市里已派人到实地进行~。
考察kǎochá❶实地观察、了解 △ ~北极。 【同】考查 考核 视察 ❷深入探究 △ ~全球变暖的原因。
考察kǎochá〈动〉实地察看分析:实地考察│考察工作。 【同义】察看│勘察│考查。
考察kǎochá【释义】 实地观察调查。 【色彩】 中性。 【近义】 观察︱调查︱踏看︱踏勘︱察访。 【扩词】 考察团︱考察情况︱仔细考察︱亲自考察︱实地考察。 【造句】 ❍ 地质队仔细~了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的地下资源。 ❍ 经过几个月的~,我们终于摸清了情况。 【正形】 “察”不同于“查”。
【考察】1 实地观察调查。如:实地考察。2 细致观察,深入分析研究。如:考察问题的实质。
考查;考察◉ 考查kǎochá 动 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例〉~成绩/ ~学生的应用能力/ 定期~,及时总结。〈近〉检查/ 考核。 ◉ 考察kǎochá 动 ❶实地观察调查。〈例〉~团/ ~工作/ 科学~/ 实地~水利工程/ 据中国科学院综合~委员会的~,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近〉察看/ 调查/ 观察。 ❷细致深刻地观察。〈例〉认真~/ 进行科研工作,必须勤于~和思索,才能有成就。〈近〉察看/ 观察。〈反〉浏览。 考试
考试考(~工;考校;考察;招~;待~;投~;月~;季~;报~;初~;中~;高~;主~;监~;补~) 试(试考;~卷;~测;口~;笔~;面~;免~;校~;课~) 校课 要求书面答案的考试:笔试 命题考试:发策决科 统一考试:统考 通试 第二次考试:复试 举荐考试:呈试 前往考试:赴考 赴试 从赋 及时考试:辄试 考核,考试:考较 审察考试:览试 考试条例:试例 考试律令知识:试法 请人代考:枪替 考生交出考卷:交卷 考试事务结束:撤棘 通过考试:过考 通过省试:过省 考试列入优等:高第 崇科 (通过书面或口答方式,考查技术或技能:考试)
另见:学生 参加 考核 知识 技能 科举 名次 考场 考试的人
考察/考察的方面/考察的程度
考察
考察察(察看;察视;检察;探察;按察;视察) 角 览 稽陟 稽参简稽 体验 体勘 推勘 简阅 追迹 循省 夷考 窥觇 亲自考察:体察 实地考察:体量 到没人去过的地方考察:探险 辨别考察:辨察 思虑辨察:思察 观察,考察:察观 调查,考察,追究:察考 体度 详试 查访,考察:访稽 询察 盘查考察:盘察 查究考察:寻察 核实考察:校考 推求考察:推考 巡视考察:校巡 (实地观察调查:考察)
另见:观察 查看 调查
考绩
考绩效实 核实 考核官吏的政绩:课绩 课试 课吏 课事 考察 考较 考课 考核学生的成绩:考课 考核功绩:课功 简功 量功 校绩 评论、考核军功或政绩:论课 考核治绩:考治 辨别、考察治绩:辨治 计考治绩:计治 根据官吏名位大小,考核其任职期间的政绩:循名责实 循名督实 循名核实 循名考实 循名校实 循名课实 求名责实 按名责实 考核政绩并加叙次:课第 考核官吏政绩得失:考绩幽明 考核官吏政绩,以确定升降:考绩黜陟 考绩幽明 古代州郡官吏定期的考绩:计最 官吏的考绩优第:高第 (考核工作人员的成绩:考绩) 考察(同)视察 侦察 观察 考查考核 调查
考察kǎo chá在现场调查观察。1899年《清议报》十册《鄂督与英伯爵问答》:“白君先言己非奉政府命而来,不过承本会商会公举来东方考察商情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