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释义

《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文字学著作。清方濬益编著。30卷。商务印书馆1935年石印本。此书大略仿照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一书。共收古器1383件,于古器只称三代器,不再区分殷周。所收录的豆、登、缶、瓯诸器,多属瓦制,并不是彝器。卷首有《彝器说》三篇,上篇考器,中篇考文,下篇考藏。该书编著过程很长,搜集拓本起于同治八年(1869年),释文始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证始于光绪二年(1876年),钩本起于光绪九年(1883年),编录清稿定本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达26年,可见作者谨慎不苟的态度。该书释文较精当,考证甚详,对于名物典章、地理官制以及文字通假,均能广征博引。如卷一《益公钟》谓古只以“益”为“溢”,后世始有“溢”字;谓“前文人”即《尚书》“大诰”、“君奭”等篇的“前宁(寧)人”,因古文“文”字多从“心”作,汉儒不识古文,遂误释为“宁”;卷二十八《祖已钫》谓“钫”为酒钟(鍾)之方者,订《说文》 “方钟(鍾)”之误。但也有纰漏。如卷一《克编钟》谓《说文》无“匄”字,不知“匄”字即在“亡部”;卷十七《小臣传尊》之“联考日甲”,卷十八《奭尊》之“公日辛”,不知“甲”与“辛”为“考”,“公”之名,释日甲为小铭首孔日之甲子为纪器之文,释“日辛”为日辰在辛。此外还有遗失与间收伪器的缺陷,鼎、敦两类缺器很多,可补充者约440器,容庚曾据燕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稿本校勘,原准备校正续印而没有完成。杨树达曾作《读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一文,评论此书的得失。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