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求凰【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释义】 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与临邛县令为好友,前往作客,临邛富人卓王孙设宴款待司马相如,相如在席上弹奏琴曲,暗中打动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文君也很爱慕相如,半夜偷偷奔到相如处,两人驰归成都。传相如所奏琴曲为“凤求凰”,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等句。后以此典表现男女相思爱情等韵事。 【例词】 动文君 飞凰求匹 凤媒凤求凰 琴心 琴心先许 求凤凰 凤求鸾 弹凤 求凰 求凤操 求凰曲 弦心 援琴之挑文君知曲意 夜扣相如扉 琴漫寄心 临邛寄情 通琴意 琴挑文君 琴中凤语 归凤求凰 【用例】 〔动文君〕 北周·庾信《和淮南公听琴》:“一弦虽独韵,犹足动文君。” 〔凤求凰〕 明·杨慎《西江月》:“临邛太守最风流,肯许凤求凰否?” 〔琴心〕 唐·权德舆《杂诗》:“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 〔琴中凤语〕 宋·彭子翔《木兰花慢》:“幸有琴中凤语,能通镜里鸾求。” 〔求凰〕 宋·高似孙《洞仙歌》:“茂陵多病后,懒尽琴心,无复求凰与同调。” 〔文君知曲意〕 宋·周邦彦《玉楼春》:“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 〔援琴之挑〕 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