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
释义 |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百炼成字,千炼成句明·王骥德《曲解》:“下字为句中之眼,古谓百练成字,千炼成句。”古人写诗作文为了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很重视锤字炼句。刘勰:“富于万篇,穷于一字”,意谓作文最忌字句重出。魏庆之认为古人不厌改字,“不然,何以有‘日锻月炼’之语?”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十许字,始定为‘绿’。”“绿”字生动精妙,把无形变为有形,传神地表现了诗的意境。古人重视锤炼字句,并非片面追求文辞的靡丽,而是“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强调炼字造句,目的在于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有一句婵娟的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对这句台词郭沫若总觉得不够味,后将“你是”改为“你这”,充分地表达了婵娟满怀激愤痛斥宋玉背叛老师的感情这些例证说明了文学创作中锤炼字句的必要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