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戏 |
释义 | 百戏百戏中国古代俳戏、角抵戏、歌舞戏和各种杂技的总称。源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俳优、杂技表演。秦汉时期最为兴盛。时称“角抵戏”。包括各种杂技幻术 (如扛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各种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歌舞戏,如《东海黄公》、《总会仙倡》。汉武帝时极为盛行。东汉张衡《西京赋》,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和汉画象砖石、壁画均有具体记载和描述。南北朝时称为“散乐”,隋代亦盛,唐宋以后内容更为丰富,已包纳了参军戏和由此发展而成的杂戏、宋金杂剧等。 【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有,亦称“角抵”。汉武帝时极盛。南北朝后亦称“散乐”。元代以后,内容更加丰富,然多采用各种乐舞杂技的专名,百戏一词逐渐少用。 戏剧 戏剧戏(京~;滇~;武~) 剧(~情;~种;歌~;话~;喜~;正~;京~) 百戏bǎi xì各色杂技表演的总称:外有清钱五百串,是赐厨役、优伶、~、杂行人丁的。(十七—十八·401)园中人都打听得尢氏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都打点取乐顽耍。(四三·992)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