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的不朽名言
画学的不朽名言唐代画家张 的论画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又作张藻,字文通。吴郡(江苏苏州)人。曾做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后被贬为衡州司马。盛唐时,为一时名流。擅画山水松石。《唐朝名画录》评其山水画为“高低秀丽,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喷如吼。”亦善用指头作画,故指画始之于张璪。画用秃笔,有时或用手摸绢素,画松曾手握双管齐下,一作生枝,一为枯枝,使人有“润含春译,惨同秋色”之感。张璪的山水,重在水墨表现,气韵俱盛,笔墨积微,气势凌风,纵横自如。所著《绘境》已不传,只留下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概括了画家创作过程中反映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的联系作用。外师造化,意即以造化(原指自然界,后来指一切客观事物)为师,从中吸取创作原料。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画家还必须进而对要表现的对象分析、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这就是中得心源。因其切中作画要领,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所以千余年来成为画学的不朽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