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洞
猫耳洞māo’ěrdòng前沿阵地修筑的形似猫耳的防御性的简易工事。 ❍ 到过老山前线的人忘不了那潮湿、阴暗的~。
猫耳洞māoěrdòng〈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在前沿堑壕、交通壕的壕堑上挖的小型掩体,用以防备空袭炮击。因形似猫耳,故称。 ◇ 代表团成员曾在与越军仅相隔数百米的前沿阵地同战士们并肩站岗,巡逻;曾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哨所,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水,同住“猫耳洞”。(北京日报.1982.8.24) ◇ 已16次赴南沙守礁的志愿兵申国安,第一次守礁时,在被称为“海上猫耳洞”的铁皮屋里坚守了整整8个月。10年过去了,他累计守礁时间已达48个月。(人民日报.2000.5.4)
猫耳洞māo'ěrdòng一种主要为防备敌炮弹袭击而挖的藏身洞。洞是顺着土坎挖的,挖进两三尺后再向左右发展,对称构成了像猫耳朵一样的两个藏身的窝窝,因得名。徐怀中《西线轶事》:“严莉一整夜钻在~里,又蒙在两层毯子里,她热得什么样子,可以想象。”
猫耳洞māo’ěrdòng前沿阵地修筑的形似猫耳的防御性的洞。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使用较多。例如:“这一回却一反往常,仗明明是打胜了,大家却沉默不语,猫耳洞里一连两天看不见笑脸、听不到笑声。”(《中国作家》1988.5.11页)“像红军战士忘不了雪山草地,像志愿军忘不了上甘岭,到过老山的人也断然忘不了那里的猫耳洞。”(《北京青年报》199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