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激励人类的无价之宝
激励人类的无价之宝英籍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的清唱剧《弥赛亚》。又译《救世主》。完成于1741年9月。当时,亨德尔在英国的处境相当不妙,他的歌剧才能遭到了一些人的妒嫉,对手千方百计暗算他,使他经济破产,声名扫地,身心受到严重损害。就在陷于困境之时,他看到了《弥赛亚》的歌词,并被邀请为这部巨著谱曲。他为作品中的弥赛亚精神深深打动,完全沉浸在一片狂热的灵感之中,只用了短短24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57曲计354页总谱。创作时,他似乎“看到了天国和耶稣”,感动得泪流如注,几乎醮着泪水挥毫。因而整部音乐是从他的灵魂深处发出的,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无一处不酣畅淋漓。翌年4月,《弥赛亚》首次在都柏林公演时,万人空巷,车水马龙,举城皆来观看,盛况空前。第三年,又到伦敦演出,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反对亨德尔的人从此销声匿迹,而亨德尔也得以全身心投入神曲创作。英皇乔治二世曾出席伦敦首演式,当听到《阿利路亚》合唱曲时,感动得肃然起立,以示敬意,全场的人也紧随起立,后来竟形成了惯例。第二天,英国各大报即纷纷发表评论,誉之为“激励人类的无价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