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漉明亮温润的样子。李贺《月漉漉篇》:“月~,波烟玉。”
漉漉lù lù〈形〉 ❶潮湿,下滴的样子。《素问·疟论》:“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明〕刘基《走马引》:“壮士拔剑出门去,手提仇头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十月》1987年第5期:“握手时特意捏捏她的手掌心,干干的。可书上说:‘热恋中的姑娘掌心漉漉。’” ❷晶莹、润泽的样子。〔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拟〉 ❸流动、滚动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漉漉
075.漉漉(p1866.3)义项一,首项书证引作: 《素问·疟论》: “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注: “漉漉, 言汗大出也。” 按:引书证失误者三: 一、引书证失标卷次, 《素问》全书九卷、子目八十一篇,故当确标: “卷五·疟论第三五”。 二、引文不确, 两句各一“刺” (la)字皆刺之形近而讹,或笔误,或失校。 三、引清人张隐菴注,阙失不全,文又不确,徒增一“言”字。倘全引张氏之注, 亦有益于词目、书证之理解:“浑浑,邪盛而脉乱也;漉漉,汗大出也。言当此之时,邪病甚而正气逆,故未可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