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流传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话。蜚:同“飞”。
流言蜚语泛指毫无根据的挑拨诽谤之辞。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 “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 ” ●《书·金縢》: “武王既丧, 管叔及群弟乃流言于国曰: ‘公将不利于孺子。’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乃有蜚语,为恶声闻上。” 管叔:名鲜,文王第三子。群弟: 指蔡叔,霍叔。流: 散布。公: 指国公。孺子: 即稚子。指成王。蜚: 同 “飞” 。周武王去世以后,管叔就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又,西汉武安侯田蚡与魏其侯窦婴一向有矛盾,田蚡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便编造流言,说窦婴诽谤武帝,并传到武帝那里,以致窦婴论罪处死于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
流言蜚语liúyán-fēiyǔ“流言”“蜚语”原是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指谣言。 “流言”出自《尚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推翻殷朝、建立周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并担负起辅佐武王治理天下的重任。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为防止国家发生意外变故和动荡,主动摄政,暂时代理成王处理国政。以管叔为首的武王的一群弟弟们,嫉恨周公功劳高而且手握大权,便在全国散布流言,说周公有篡权夺国的野心,周公摄政对幼主不利。周公心里没有一点私念,不害怕这些传言,依旧执掌大权,辅助成王,并在成王长大后将国政交还成王,用事实粉碎了流言。 “蜚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蜚语,即飞语。西汉景帝三年,大将军窦婴因率兵平反叛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在两家大臣的争讼中,他由于偏袒一方而说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被逮捕。在狱中他又被指控犯了伪造诏书罪。景帝念他功高,不打算处他死刑,但仇家不肯放过他。关键时候,蜚语满天,都是说窦婴坏话的,还故意让人传到皇帝耳朵里。不久,窦婴便被斩首示众。 后人将“流言”“蜚语”合用,泛指制造、散布谣言。亦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流言蜚语】亦作“流言飞语”。风传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流言蜚语没有根据的话谓之 “流言蜚语”。 “流言”与 “蜚 ( fēi) 语”实际义同。 何谓 “流言”? “流”引申有 “散 ( sàn) ”义,谓流散、散布。《诗·大雅·荡》: “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谓无根据之言。对此言语,人们应有怎样的态度呢? 《礼记·儒行》: “过言不再,流言不极。”疏: “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意谓不必管它,不追究它的出处,如此而已。 “蜚语”又是何谓呢? “蜚”通 “飞”。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为木鸢 ( yuān) ,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陈奇猷集释:“蜚、飞同。”因此,“蜚语”即所谓飞短流长之语。 “流言蜚语”一作 “流言飞语”,系造谣中伤、诽谤他人之语。“飞短流长”一语义亦同。听者最起码的底线应是不信、不传,而散布者在当今则应负 “诽谤罪”之责。流言与谣言义近,皆止于智者。 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流传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话。蜚:同“飞”。
流言蜚语(同)无稽之谈 飞短流长 风言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