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师 |
释义 |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北魏始见。多为虚衔,以示地位尊崇。元代以后称“三公”。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亦合称“三师”。 三师(一) 北魏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旧唐书·职官志二》:“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三师,训导之官,天子所师法,大抵无所统职。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本注:“并正一品。后汉初,太傅置府僚。至周、隋,三师不置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隋炀帝废三师之官。武德复置,一如隋制。” (二) 佛家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戒和尚、羯和尚、教授师。唐道宣《四分律刚繁补阙行事钞》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 可准三师而请。”参见【三师七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