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共同语又称民族共通语。 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 是民族语言的代表。 语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最深刻地反映了该民族的特征,一般说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语言统一的结果。 一种民族语言可能有几种方言, 随着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及社会走向统一, 各方言全逐渐集中统一, 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方言的合理成分而形成民族共同语。 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 取决于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通行基础方言的地区, 总是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上和政治、 经济上占重要位置的地区, 基础方言本身也常常最能代表整个民族语言的趋势。 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以北京话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北方方言区尤其是北京, 自金、元以来, 就成为全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其地位日益重要, 北方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一直占优势,无论在语音、 词汇或是语法方面, 都基本上能够代表当前汉民族语言发展的趋势。 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mín zú gòng tóng yǔ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1958年《新知识词典》:“民族共同语: 是指为某个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