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将死时心里还有牵挂的事。现多用来形容死者不甘心。瞑目:闭眼。 死不瞑目形容虽死而心犹不甘。《北齐书·陈元康传》: “邙山之战,不用元康之言,方贻汝患,以此为恨,死不瞑目。”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卓(董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耶。’”惮(dan): 害怕。荡覆: 犹颠覆。夷: 诛灭。县: 通 “悬” 。瞑目: 闭上眼睛。东汉时,董卓害怕孙坚,派李傕请求和亲。孙坚说,董卓逆天行事,颠覆汉室,如不诛灭二族,取其首级悬示天下,我死了都不闭眼睛。
死不瞑目sǐbùmíngmù瞑目: 闭上眼睛。人死还不闭眼,形容虽死而心犹未甘。语出《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孙坚,字文台,东汉末年人,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因军功被提升为长沙太守,封为乌程侯。189年,董卓攻入都城,立献帝,倒行逆施,贪暴专横。孙坚和袁术共同出兵伐董。董卓十分害怕孙坚的勇猛善战,便派部将李傕(jué)等人前去向孙坚请求和亲。结果孙坚大怒,说:“董卓逆天意行事,残暴无道,荡覆王室,我与他不共戴天。这一次如果我不能灭他三族,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悬示全国,那么,我即使死了也闭不上眼睛。”李傕只得扫兴而归。 现多用“死不瞑目”来形容死也不甘心。
死不瞑目sǐ bù míng mù〈成〉形容不达目的死不甘心:任务不完成,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指人死时因心中还有所牵挂而闭不上眼睛。多用来表示不达到目的死了也不甘心。 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将死时心里还有牵挂的事。现多用来形容死者不甘心。瞑目:闭眼。 遗憾
遗憾憾(余憾) 恨(余恨;贻恨;眷恨) 歉仄 内心的遗憾:隐憾 心怀遗憾:抱憾(~终生) 负恨 个人的遗憾:私憾 遗憾的事:恨事 以假乱真致使真相不明所造成的遗憾:黎丘之恨 不够完美而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阙(阙憾) 缺憾 叹息遗憾:叹憾 惆怅遗憾:怅憾 感慨遗憾:慨恨 羞愧遗憾:惭恨 哀伤遗憾:悼恨 悲痛遗憾:酸恨 非常遗憾、惋惜、悲愤或无可奈何等:仰天长叹 因报答祖母或母亲养育之恩的时间短而心存遗憾:报刘日短 报刘日少 报刘无日 终身的遗憾:终天之憾 永远遗憾和悔恨:千古遗恨 千古之恨 遗恨千古 永远心存遗憾或怨恨:抱恨千古 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死有遗憾:死不瞑目 死而不遗憾:死无憾事 甘心瞑目 死而无憾 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死也不遗憾:合目 瞑目 含笑九泉 含笑九原 含笑九京 含笑入泉 含笑入地 含笑地下 九泉含笑 九京含笑 九原含笑 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慰,没有遗憾:九泉一笑 (遗恨;不称心:遗憾)
闭眼
闭眼瞑(瞑目;瞑睫) 交睫(目不~)合目 合眼 眨眼 敛目 敛眸 瞸目 闭目 含眸(闭息~) 死时无牵挂地闭上眼:瞑目(死不~) 眼皮微合:眯(眯眼) 饧(眼睛发~) 眼皮微合留一小缝:眯细 眯缝 因困倦而眯眼:乜斜 眼皮合拢而不全闭:蒙 眼皮向下而不合拢:抹搭 闭目的样子:瞒瞒 眼皮微合成缝的样子:眯齐 眯睎 眯萋
不甘心
不甘心不甘 不甘处于冷落无闻的状态:不甘寂寞 不甘寂寥 不甘默默无闻或过平淡生活:不甘淡泊 不甘淡泊 不甘心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差:不甘示弱 努力向上,不甘示弱:争气 不甘落在他人之后:不甘后人 不甘人后不甘落后 耻居人后 不甘居人之下:耻居人下 不甘屈居人下或无所作为:不甘雌伏 不达目的死不甘心:死不瞑目 死不闭目 非分的欲望到死也不甘心:野心不死 恶人的心到死也不会甘心的:贼心不死
死不瞑目(反)死无遗憾 心甘情愿
死不瞑目瞑:闭上眼睛。死后没有闭上眼睛。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东汉末年,凉州割据势力董卓废掉少帝拥立献帝,把持了朝政实权。他凶暴淫乱,无恶不作,孙坚与袁术等人起兵讨伐。董卓以和亲的名义拉拢孙坚,孙坚怒不可遏,气愤地骂道:“董卓颠覆王室,大逆不道,如果不灭其三族,悬示四海,我死不瞑目,怎么能与他和亲呢!”(见《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