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讎“校讎 ( jiàochóu) ”,指校对文章、书刊有无错字、漏字等情况,也就是 “校勘”、“校订”等意思,现在一般只说成 “校对”。 “校”就是 “对”、“对比”,好懂; “讎”是何意呢? “讎”本是“仇人”的意思,同 “校对”似乎不大相干。原来古人校对时,如果由一个人来完成就叫做 “校”; 如果由两个人来完成———即一人读原文,另一人看从原文抄下来的稿子,这就叫做 “讎”。因为从事校对的这两个人,必须面对面地坐着才便于校对,就像面对面争吵着的仇家一样,所以叫做 “讎”。《文选·左思 〈魏都赋〉》: “讎校篆籀。”李善注引 《风俗通》: “按刘向 《别录》: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讎。’”这便是 “校讎”的含义。 当然,后世不管由几个人来完成校对,都可以叫做 “校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