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眼
板眼中国戏曲传统唱腔中的节拍及其强弱的表现方法。“板”,是表示节拍的强拍,一般均击鼓板;“眼”是表示节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一般都用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次强拍称“中眼”,弱拍称“小眼”。在四拍子中的前一弱拍称“头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明·王骥德《曲律》:“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乐曲节拍由一板一眼构成的称“一眼板”,即二拍子。如板腔体中的二六板、原板 (即豫剧、山东梆子的二八板,蒲剧的二性,晋剧的夹板,滇剧丝弦与川剧弹戏的二流)。速度中等。由一板三眼构成“三眼板”,即四拍子,如慢板。秦腔因起板不同又有塌板、安板之分; 因落板不同又有截板、留板、倒板、歇板之别。速度较慢。有板无眼者通称“垛板”或“流水板”。即一拍子。如秦腔中的垛板、带板,豫剧的快二八、流水板。无固定板眼者则称“散板”,节拍自由,如起板、尖板、滚白。 工尺谱中所用的板眼记号,通常以“、”。或“×”代表“板”,以“○”与“· ”代表“中眼”与“小眼”。 熟悉板眼,对写作唱词有调节节奏,增强戏剧性的作用。
板眼bǎnyǎn❶传统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强拍叫“板”,次强拍、弱拍叫“眼”。 ❷比喻层次、条理 △ 说话很有~。 ★板擦儿 板刷 板鸭 ★案板 古板 黑板 滑板 甲板 刻板 老板 拍板 跳板 铜板 样板 七巧板 跷跷板
【板眼】1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强拍击板,称“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合称“板眼”。2 比喻说话、做事等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条不紊。如: 有板有眼。
板眼本领高强、会办事的人,别人会称赞他有 “板眼”; 做事有条不紊,会被说成 “一板一眼”; 如果不知变化硬性干,那就叫 “死板”。“板眼”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呢? 原来,“板眼”是个音乐术语。在传统戏曲中,凡是节拍强的地方就敲一下 “板”,次强或节拍弱的地方则用鼓籖轻轻敲一下鼓,或用手指打节拍,这就叫做 “眼”( 依轻重有头眼、中眼、末眼之分) ,“板”与 “眼”合起来便称为 “板眼”,乐曲节拍即由 “板眼”构成。 “板眼”的本义如此。所以一板一眼、有板有眼表示有规律、不紊乱; 只知重、不知轻,不知变化叫死板。乐曲节拍中, “板”、“眼”掌握得好是一种技能、本领,所以,“板眼”具有 “本领”之义。有本领、有本事、有板眼是同义语,今口语中多用。
板眼bǎn yǎn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❶比喻做事按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 ❷比喻办法、主意多。 条理
条理贯(统贯;纲贯) 条(条流;条贯) 统纪 经纪 伦纪 伦脊 伦绪 端序 理路 绪理 条理或途径:腠理 条理或头绪:脉络 络脉 丝脉 条理和层次:板眼 事物的条理:事绪 伦理 文章的条理:眉目(~清楚) 文章的线索条理:筋脉 条理和头绪清楚:脉络分明 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独茧抽丝 抽丝独茧 条理清楚,头绪分明且前后连贯:脉络贯通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条有理 文章条理分明:纲举目张 纲举网疏 纲举纪张 举纲率目 纲挈目张 条理层次分明:板眼 条理秩序清楚,毫不紊乱:秩然不紊 条理、线条、内容等不清楚:眉目不清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杂乱无章 杂乱无序 历乱无章 散漫无章 凌乱无章 乱杂无章 尨杂无章 错乱无章 东倒西歪,杂乱无章:东横西倒 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茫无端绪
另见:次序 头绪 混乱 整齐
节拍
节拍戏曲唱腔的节拍形式:板式 戏曲板式:倒板 导板 乐曲的段落:拍(拍子;拍节) 段 章(乐章) 美妙典雅的乐章:箫韶九成 节奏,节拍:点(~子) 趋 戏曲中的节拍:眼(板眼) 急速的节拍:狂节 (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节拍)
另见:音乐 节奏 音律
板眼bǎn yǎn❶喻指逻辑,条理,层次。如:他很爱说话,但从不让他的话说走了~。 ❷气派的意思。如:他的架子都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