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的人物刻画
杂文的人物刻画杂文在议论展开的过程中运用形象思维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杂文的文体特征,要求把对人物的刻画纳入整个文章形象化说理的轨道: 既不能充分地展开——表现为发展着的故事情节,摆脱逻辑思维的制约; 也不能另立线索,与逻辑思维的侧重点相游离; 而它本身还要求传神写照,神情毕肖。杂文刻画人物的特点是: (一) 一般从一个适当的侧面进行勾勒。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但由于所选取的是人物性格特征最显著之处,所以读者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握他的全体。(二) 一般没有内在的发展线索,不是在一连串的故事情节发展中完成的,而只是对人物活动过程中的一刹那间所作的“速写”。(三) 外形极为简括,颇似绘画中的“写意”,一般不重相貌、衣著的描写,很少人物日常形体动作的描写,然足以提挈对象的全般,“以一目尽传精神”。杂文的人物刻画,一方面必须做到在时间、地点、言论、社会行动等方面确凿有据; 另方面要善于运用艺术想象,表现出刻画人物、创造“类型”的才能,特别是刻画“集体相”的才能。但艺术想象诸般手法的运用,是紧紧附丽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记述,服从和融合于逻辑论证、结合于艺术形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