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的文学艺术流派和思潮。兴起于意大利,随后传入俄国;在法国、英国、德国、波兰等国也有一定影响。1909年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1876—1944) 在巴黎 《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这一流派的形成是意大利政治、经济领域急遽变化的结果。理论上受尼采、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以马里内蒂为首的未来主义者对人类既往的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予以全盘否定,甚至把爱情、幸福、美德这些传统的主题排斥于文学艺术之外,标榜艺术要“面向未来”,具有“现代感觉”和新价值观念,应歌颂现代机器文明的运动、速度、力量以及资本主义大都市动乱生活的美,赞美战争、暴力、恐怖。在艺术形式的革新中,他们提倡“自由不羁的字句”和随心所欲的表达形式,作品缺乏理性和逻辑,以适应他们表现朦胧神秘的感受,病态和梦的内容。马里内蒂的长篇小说《未来主义者马法尔卡》 (1910)描绘了“未来的人”的形象。他仿佛机器,具有万能的本领,但没有心灵,极端残忍,卑鄙无耻。这一流派在艺术形式上的极端倾向,和标新立异的追求对其后的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荒诞派等现代主义流派都有影响。
【未来主义】亦称“未来派”。现代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发端于意大利。赞美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现代感觉”和“机器文明”,认定人类既往的文化都已腐朽,不满现存秩序,推崇战争、恐怖和暴力。代表人物有波丘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