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yīyántáng原指商店价格实在,没有二价。源于旧社会商店里挂的牌匾。 旧社会,商品没有统一的、固定的价格,为了牟利,商人往往漫天要价,没有经验的老实顾客往往上当。但多数顾客熟悉商人的那套手腕,就是买一件小商品也要反复讨价还价。有些商人从实践中体会到漫天要价使生意的效率大大降低,对赚钱并不利,于是,他们就在自己的商店里挂上一个匾,上面写着“一言堂”三字。意思是,自己的商店开口要的价都是实价,是不能还价的。解放以来,商店逐渐看不到这样的匾额了,于是“一言堂”也随着改变了它的含义。 现在一般是指领导作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
群言堂;一言堂
○群言堂qún yán táng(名)指领导干部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发扬民主|提倡~,反对一言堂|从家长制变成了民主制,“一言堂”变成了“~”。
●一言堂yī yán táng(名)指领导缺乏民主作风,不能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不能听取相反意见的工作方法:~不利于发扬民主|搞群言堂,不搞~|打破~,反对文化专制主义。
一言堂yīyántáng❶ 〈名〉旧时店铺所挂的匾额上书写的文字,表明买卖公平,没有二价。 ❷ 〈名〉比喻领导独断专行,不听群众意见的作风:领导干部不应搞一言堂。 【反义】群言堂。
一言堂yī yán táng旧时商店挂的匾额,上写“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价。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不能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与“群言堂”相对。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唐弢《“齐放”与“争鸣”》:“特别是在他们当权的时候,必然要以‘一草独放 ’替代百花齐放,以‘一言堂’替代百家争鸣。”
一言堂yīyántáng旧时商店挂的匾额上写的三个字,取“不二价”的意思。今多用来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一个人说了算。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家长制’和‘~’情况的发生,责任不能推到毛泽东一个人身上。”|何申《多彩的乡村》:“赵国强说:‘也好,省得~一边倒,少犯错误。’”
一言堂(反)群言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