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何有之乡借指空幻之境。鲁迅《两地书·北京》: “我因他们的死去,深感到死了的寂寞,一切一切,俱付之无何有之乡。” ○ 无何乡
无何有之乡wúhéyǒu zhī xiāng指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语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庄子的朋友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俗名叫臭椿,木质很坏,不能用作器材。这树的主干生得疙疙瘩瘩,不能取直,它的小树枝弯弯曲曲也不中方圆。树立在路边,木匠都不看一眼……”庄子说:“你没有看见野猫、黄鼠狼吗?低身隐藏,等待往来的捕食对象,东西跳跃,高低不避,虽然灵活,终不免被捕兽工具捕中。现有一种犛牛,大得像垂在天边的云,虽然很大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大树,担心它无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什么也没有的空旷无人的野外,人们可以在树下徘徊,也可以逍遥自得地躺在树下。” 后“无何有之乡”用以比喻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或泛指虚无之处。
无何有之乡《庄子》中一个假想的地名。《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后遂以之泛称虚无之处。《歧路灯》第八八回:“就是几棵老梅,数竿修竹,也都向无何有之乡搬家去了。”《聊斋志异·马介甫》:“将军气同雷电,一人中庭,顿归无何有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