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蛟借指勇士的壮举。唐刘禹锡《壮士行》:“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吕氏春秋·知分》:“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 ’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已,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王闻之,仕之执圭。” 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吕氏春秋》荆有兹非得宝剑于干将。渡江中流,两蛟绕舟。兹非拔宝剑赴江刺两蛟杀之。荆王闻之,任以执圭。后世以为勇力之官。兹、次音相近。” 《淮南子·道应训》、晋张华《博物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南朝宋盛宏之《荆州记》、《晋书·周处传》等亦有斩蛟记载。反: 通 “返” 。祛(qu):撩起。腐肉朽骨: 次非自指,表示决心与蛟龙以死相拼。执圭: 春秋时期诸侯国爵位名。干遂: 一作 “干隧” ,吴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春秋时,楚国勇士次非乘船渡江,遇蛟为患,他不顾生死,勇赴江流,力斩二蛟,为民除害。
斩蛟历史上著名的斩蛟故事有二。 (一)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候波起,两蛟挟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波休。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示无吝意。”后人取用此典时,多取其中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之意。 (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 〔周〕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竟杀蛟而出。”后来诗文中所言斩蛟,多指周处事。谓勇气过人,能为民除害。唐刘禹锡《刘梦得集》九 《壮士行》: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消除灾害
消除灾害销慝 淡灾 弭灾 穰灾 驱灾 逐殃 除害 除鲠 斩蛟 消除灾异或变异:消变 驱除寒冷:破寒 驱除寒气:驱寒 驱除风寒:防寒 辟寒 消除暑热:消暑 遣暑 解暑 销暑 销夏
消除祸患
消除祸患弭患 攘患 批患 销患 消患 销祸 救患除祸 把祸患消除在未发生之前:除患未然 在祸患尚未形成前就予以消除:消患未形 免除祸患:贳患 解除忧患:革孽 消除外患:攘外 替老百姓消除祸害:为民除害 为民除患与民除害 征服自然,为民除害:羿射九日 勇士为民除害:斩蛟 消除灾患:消慝 消除灾祸:消灾 攘灾 解祟 禳除邪恶灾祸:禳厌 除去祸害:祛蠹 祸害消除:悔亡 除去一害又来一害:除狼得虎 彻底除去祸根,不留后患:斩草除根 削草除根 刈草除根 断草除根 荡叶夷根 铲草除根 刬草除根 剪萏除根 剪蘖伐根 翦草除根 剪草除根 削株掘根 除根剪草 拔树寻根 寻根拔树
另见:祸患 灾害 斩蛟斩杀蛟龙。形容勇气过人,能为民除害。晋人周处少年时横行乡里,与当地的水中蛟龙和山中老虎一起,被称为“三横”,其中以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杀虎斩蛟,实际上希望“三横”只留一个。周处马上杀死老虎,又入水击蛟。蛟龙时浮时沉,周处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乡里人都以为他死了,于是互相庆贺。周处杀死蛟龙后从水里出来,听说乡邻庆贺自己死了,才知道自己为人们所痛恨,从此便改过自新。(见《世说新语·自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