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足借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一个即可。宋黄庭坚《筇竹》诗: “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下》: “[鲁] 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信乎? ’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 “夔一而足矣! ” 使为乐正。故君子日:“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 另见《吕氏春秋·察传》。哀公:鲁哀公,名蒋。春秋时鲁君,在位二十七年。谥哀。夔(kui): 相传是尧 [一说舜] 时的乐官,仅有一足。孔子认为,“足”是足够之意,谓夔独精声律,有夔一人即可制乐。
一夔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谓只要是专门人才,一个就足够。《后汉书·曹褒传》:“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唐杨炯《杨盈川集》 十《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上曰:‘使卿长在中书,一夔足矣。’”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四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一夔足yī kuí zú夔,相传为尧时的乐正,鲁哀公曾问孔子: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说:像夔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一夔足”不是只有一只脚。见《吕氏春秋·察传》。后用“一夔足”比喻只要是专门人才,有一个就可以了。宋·黄庭坚《筇竹》:“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尝音一夔足。”也作“一夔已足”。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一回:“一夔已足,世上那里有兼全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