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预示
戏剧的预示戏剧情节结构的艺术手法之一。其特点是在剧情进展过程中通过剧中人物的行动给观众以某种暗示,使观众产生期待心情,并将期待的焦点集中在剧情中,使其成为有情感、有倾向的期待,增强情节的戏剧效果。其内容包括人物面目的预示、人物行动目标的预示和某些事件、情节的预示等。 预示在剧本创作中,经常与伏笔同时使用,或以伏笔、伏线的方式出现。《雷雨》第二幕结束时繁漪告周萍:“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就预示出繁漪将用无情手段对付周萍和四凤。至于第三幕她冒雨赶到鲁家,也是由前面她几次询问四凤家住址暗示了的。 运用预示手法需注意两点,一是把握好分寸。人物的面目、行动目标、事件情节等可以预示,但人物面目显露的具体方式,人物如何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即将出现的事件,情节的具体形态却不可预示,否则会给人以开门见底、一览无余感觉,使预示成为预述,减弱观众的期待和情节的戏剧效果。二是预示一经运用,就必须在适当时候对由这个预示引起的观众的期待予以满足,如同有伏笔必须有照应一般。若预示之后便无下文,势必形成漏洞或冗笔,肢解了剧本。此外,预示与伏笔要轻淡、隐蔽,期待的满足则要浓重、明显,不可本末倒置,让观从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