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品文 |
释义 | 小品文小品文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记叙人和事的一种散文。是随笔、杂文等短小文章的通称。小品一词始见于公元四世纪时鸠摩罗什对《般若经》的翻译,他将较详的译本 (二十七卷本) 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译本 (十卷本) 称作《小品般若》。《释氏辨空经》:“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中国古代即有这种体裁,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如《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人小品》等。现今小品文因内容不同可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 小品文 小品文文体名。笔记文的一种。小品本指佛经的节本,最早见于公元4世纪鸠摩罗什翻译的《般若经》。他把较详的译本叫做大品,较略的叫小品。后来通称短篇杂记、随笔、杂感等为小品。特点是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叙议结合,阐明某一道理或叙述某一事情。小品文题材丰富,形式灵活,往往能在极小的篇幅内以生动的笔墨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所以历来为文人所乐用。如皮日休《悲挚兽》、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朱国桢《涌幢小品》。小品文一般都是先描述一个或实或虚的故事,然后借题发挥,大都文美理深,议论鞭辟入里,使读者受到感染。 小品文 小品文散文的一种。特点:一是小,二是深入浅出,三是轻松活泼。其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夹叙夹议地讲述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从而揭示一定的社会意义。我国古代早有这种体裁,魏晋人的某些笔记小说,其实也是小品,可称为笔记小品。笔记小品在明清两代更为盛行。现代小品文依内容不同,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是报刊杂志常用的评论形式之一。鲁迅在《杂谈小品文》中说:“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称之小品。”小品文是文学大家庭中的“小摆设”,但从这“小摆设”,却可窥见时代的风貌。 小品文xiǎopǐnwén散文中的一种。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张天翼《“新生”》:“你要是读过他几篇精致的~,你要是知道有一个刊物上称他做‘最纯粹的艺术家’,那你一定会觉得——他这副外貌跟他那些作品是怎么也调和不起来的。”|李国文《月食》:“四版上那篇捅了马蜂窝的~怎么收拾?” 小品文xiǎo pǐn wén一种散文,篇幅较短,夹叙夹议,形式活泼。1926年夏丏尊《教学小品文》:“小品文性质实近于纯文学。”1928年丰子恺《修裴尔德百年祭过后》:“歌谣曲是小形的艺术品,犹之文学中之小品文、短篇小说。”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