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存在主义小说 |
释义 | 存在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表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小说。把“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我意识”是字宙人生的中心,人的存在价值是“自由选择”等哲学思想作为基本的主题。不重视情节和细节的真实,有时写虚幻故事,表现“正在形成”的性格,强调人物在面临具体境遇时的选择和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哲理分析,反映孤独、冷漠、阴暗、悲观绝望的心理。多用寓意、隐喻、象征手法。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由丹麦哲学家基尔克戈尔的《忧郁观念》 一书首先提出。德国的里埃尔·马塞尔著《存在与拥有》建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 雅斯贝斯、海德格尔改造基尔克戈尔的“存在”概念,正式建立了存在主义哲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让一保尔·萨特和阿尔贝·加缪,进一步形成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并带头创作了存在主义的小说、戏剧。萨特在《存在与虚无》等著作中,提出存在主义三原则为:“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首先存在着,然后他才规定自己”,而“存在”就是“自由选择”。萨特1936年作 《厌恶》,加缪1942年作《局外人》,一般被认为是最初的存在主义小说。存在主义的小说、诗歌、戏剧共同形成存在主义的文学流派。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女宾》,英国威廉·戈尔丁的《蝇之王》,美国诺曼·梅勒的《美国的梦》等是存在主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