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过其理
夸过其理夸张不符合客观实际和主观情理的弊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写作中允许作家为表现自己对事物的鲜明态度或突出事物本质特征而采用“言过其实”的夸张手法,但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并符合作家个人的主观情理,否则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诗·大雅·云汉》“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之句,符合于诗人怨天忧人的心情,“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文心雕龙·夸饰》),而汉·张衡《西京赋》“海若游于玄渚”之句,脱离长安无海、无海神、玄渚的客观实际,“验理则理无可验,穷饰则饰犹未穷”(《文心雕龙·夸饰》),形成“名实两乖”。刘勰所提“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主张对纤正此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