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平鼓 |
释义 | 太平鼓太平鼓歌舞类曲艺。流行于东北地区。原为满族人民祭祀、祷福、驱邪、庆喜的歌舞形式。又名“单鼓”。清初传入关内,北京及华北地区逐渐盛行,演唱者或为家庭主妇,或请女巫表演。近代在东北演变为只由男艺人表演,有“旗香”(满)、“民香”(汉)之分。一般在农闲时用以祈求消灾、欢庆丰收或祝贺婚嫁。鼓分大小两种,蒲扇形,纸皮面,铁架,鼓柄有铁环。一般用大鼓伴唱,小鼓舞蹈。歌舞时,每人手持单鼓一面,腰系铁制腰铃,且敲且唱,有领唱、对唱、群唱等形式,兼有打霸王鞭、七节鞭等武术成分。唱腔吸收了东北民歌的[放风筝]、二人转的[蛤蟆韵]、东北大鼓的[四平调]等音乐成分; 舞蹈受蒙古族“跳鬼”形式的影响,最后有一人手持小鼓作就地十八滚等特技表演。演唱内容有内路鼓和外路鼓之分。内路分九铺(即九回),是必唱词; 外路有十四——廿四铺,为可增可减词。内路鼓所唱,包括远古神话、九郎神神话及请本家祖先亡灵进门享祭、送诸神归天等迷信内容,还穿插一些民间传说等。后经过改革,剔除了迷信内容,与大秧歌等民间舞蹈结合,可搬上舞台演出。 太平鼓 太平鼓流行在东北农村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曲种。满族、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均为男性。演员手执用铁条做成的、鼓面蒙以驴皮的圆形单鼓,以竹制鼓健击鼓,载歌载舞。有对唱和群唱等形式。唱词有“内路鼓”和“外路鼓”之分:前者为必唱之词,后者有可增减的辅助唱词,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旧社会,有时被用于祭祀、跳神等迷信活动。解放后,经过革新,用以表现人民欢快喜悦的情绪。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