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刮目相待:犹言另眼相看。谓分别三天,就不能拿旧眼光看人了。也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十五回:“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你是隔了三千年也不晓得我的眼睛还刮不刮呢!”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刮目相待: 拭亮眼睛,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读书人三天不见,就要另眼看待。指读书人进步快,变化大,不可等闲视之。 也作“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士: 读书人。三日: 概数,形容时间短。刮目相待: 擦亮眼睛看待,指不能用老眼光看待。语本《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指读书人的进步很快,三天不见面,就要另眼看待。也指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也作 ❶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❷ 士别三日,换眼相待。 ❸ 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