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地革命战争 |
释义 | 【土地革命战争】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在八七会议上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起义。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其他起义武装也逐步转向农村。中共创建了十余个苏区和红军部队。1930年底—1933年2月,中央苏区粉碎了国民党军四次“围剿”。其他苏区的红军也取得了反“围攻”、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长江南北其他苏区的红军,也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先后退出苏区进行长征。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结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途中又战胜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二、第四方面军先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坚持3年游击战争,配合主力红军长征。10年中,红军共歼敌约104万人,严重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其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侵入华北,中共不断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并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