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唇亡齿寒
释义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在外面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亡:无,没有。

唇亡齿寒

比喻关系密切,一方受损,另一方也受到威胁。《晋书·陶侃传》: “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毫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隅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代虢。宫之奇谏曰: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表: 外屏。启: 启发。玩: 习见而轻视。辅车: 面颊与牙床骨。春秋时,晋国攻打虢国,向虞国借道,虞大夫宫之奇认为,虢虞两国如同颊骨和牙床骨互相依赖,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显露受寒,虢亡虞也就会灭亡。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

亡: 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会感到寒冷。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损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
公元前655年,晋国想消灭虢(guó)国。但到虢国中间必须经过虞国,晋国于是派使者向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他对虞公说:“虢国和虞国是互相依存的近邻,如果虢国亡了,虞国也就难以自保。晋国是不可相信的,过去我们吃过借路的苦头,现在可不能再上当了。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虞公不听,说晋侯不会伤害虞国,最后借道给晋。
晋国军队顺利通过虞国后,很快便将虢国消灭。晋军在回师途中,即赖在虞国驻下不走。不久,晋军袭击虞国,虞公被俘,虞国便告灭亡。
现“唇亡齿寒”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chúnwáng-chǐhán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同】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成〉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大家都懂得车辅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
【同义】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反义】不关痛痒。
【辨析】“唇亡齿寒”和“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唇亡齿寒”强调利害相关,只适合于祸福与共的人、团体、国家等;“唇齿相依”强调关系特别密切,互相依存;“休戚与共”强调欢乐与忧愁、幸福和祸患互相关联,适用于人、团体、集体、国家。


【唇亡齿寒】

唇缺则齿露受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载,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也作“唇竭则齿寒”。《庄子·胠箧》:“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也作“唇竭而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在外面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亡:无,没有。

利害

利害

利弊 利病 得失 休戚
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川竭谷虚 丘夷渊塞
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唇齿
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瓶罄罍耻
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利害相关 利害攸关息息相关 安危与共 痛痒相关
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辅牙相倚 唇亡齿寒 唇竭齿寒 亡唇寒齿
认识一致,利害相关:呼吸相通
有坏处而没有好处:有害无益
贪小失大,利少害多:刀蜜 刀头蜜
(利益和损害:利害)


唇亡齿寒

(同)唇齿相依 巢毁卵破 休戚相关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密切相关的事物,一方失去会使另一方受到损害。春秋时,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打算消灭虞国的邻国虢国。虞公准备答应,虞国大夫宫之奇竭力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部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跟着遭殃。借道一次已经够严重的了,难道还允许他们第二次吗?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们不能自招祸患啊!”虞公不听劝阻,答应借道伐虢,晋国灭掉虢国后果真也把虞国消灭了。(见《左传·僖公五年》)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