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和氏献玉
释义

和氏献玉

【出处】 《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yue砍掉)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释义】 楚人和氏(一作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先后献给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是石头,被砍去两脚。文王即位后,和氏抱璞痛哭三日三夜,文王派人去问,他说:我并非因砍掉脚而悲痛,而是为美玉却被说成石头,忠贞的人却被认为是骗子而悲伤啊。文王听后命人将璞剖开,果然是块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后以此典指美好的人才或事物;也形容怀才不遇,遭受误解等。
【例词】 抱璞 抱玉 卞和玉 卞璞 卞泣 卞玉 楚璧 楚璞和璧 和氏玉 荆璧 荆和 荆璞 荆山玉 荆玉 泣玉 三献玉 三献 献璧 献楚 献玉献璞 泣楚玉 泣血人 良璞悲玉三献 卞和刖 卞和耻 和氏三献 荆人美璞 悲卞子 和玉 和氏璧 荆山玉泪 楚山玉
【用例】
〔抱璞〕 唐·张乔《自诮》:“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抱玉〕 唐·薛据《古兴》:“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卞和玉〕 南朝梁·萧绎《中书令庾肩吾墓志》:“荆山万重,地产卞和之玉。”
〔卞玉〕 唐·郑愔《同韦舍人早朝》:“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楚山玉〕 唐·孟郊《答姚怼见寄》:“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和氏璧〕 唐·李咸用《赠来鹏》:“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和玉〕 唐·张说《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
〔荆璞〕 宋·韩维《览梅圣俞诗篇》:“启椟挹荆璞,引莛撞景钟。”
〔荆玉〕 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泣玉〕 唐·许浑《瓜洲留别李诩》:“泣玉三年一见君,白衣憔悴更离群。”
〔三献玉〕 宋·王令《谢几道见示佳什》:“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
〔献璞〕 唐·韦渠牟《赠窦五判官》:“美玉自矜频献璞,真金难与细披沙。”
〔献玉〕 金·元好问《寄答飞卿》:“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