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训诂
名物训诂指对名物的意义进行解释,对名物得名来源进行探求。 解释名物,常常是对它的性质、形状、作用等方面加以描写。如《尔雅·释虫》:“熒火,即炤。”郭璞注:“夜飞,腹下有火。”又《尔雅· 释乐》:“大瑟谓之灑。”郭璞注:“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 探求名物来源,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❶从名物的性状、用途等方面推寻。如《尔雅·释鸟》:“仓庚,黧黄也。”郭璞注:“其色黧黑而黄,因以名云。”这是因颜色得名;《尔雅·释山》:“山大而高,崧。”郭璞注:“今中岳嵩高山,盖依此名。”这是因形状得名;《释名·释宫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这是由作用得名。 ❷从声音方面推寻。如“蛙”,《说文解字·黾部》:“(蛙),虾蟆属,从黾,圭声。”段玉裁注:“蛙者,《周礼》所谓蝈,今南人所谓水鸡,亦曰田鸡。蛙、蛤皆其鸣声也。”李调元《南越笔记》十一:“蛤生田间,名曰田鸡……或谓大声曰‘蛙’,小声曰‘蛤’。”“蛙”得名于它的叫声。《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精卫”也得名于它的叫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