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在小儿心脏术后凝血的价值 |
范文 | 陈亚丽 【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心脏术后施以无血浆预充策略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内的小儿心脏术后患者64例为对象进行探究,入院顺序为分组原则,对照组行新鲜冰冻血浆,设观察组行无血浆预充策略;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凝血功能(形成纤维蛋白用时R、血凝块最大强度MA、纤维蛋白原最大幅度MAf、血小板最大幅度MAp)水平。结果 两组血液学指标(血小板、PTA、PT、Hb)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均升高,(R、MA、MAf、MAp)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体外循环预充,施以无血浆预充策略效果等同于血浆预充策略,因此前者可替代后者进行管路预充。 【关键词】小儿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凝血;体外循环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5..02 临床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为根本措施;若术中体外循环(预充液总量过大),会稀释血液并导致术后出现水肿现象,还会导致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较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临床一直将新鲜冰冻血浆广泛用于临床,同时新鲜冰冻血浆也是体外循环预充液的根本组成,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但调查发现,血浆输注会引发大量并发症风险,因此寻找科学的血浆代用品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內的小儿心脏术后患者64例分为二组,64例患者,均不足3岁,体质量5.6~15.3 kg,平均(10.45±3.00)kg。比较一般资料,可比性显著纳入标准:治疗前不存在血流病史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正常。符合ASA分级,心功能Ⅰ~Ⅱ级内。近期内没有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经诊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近期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危重症患者。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已有重大病变者[1] 1.2? 方法 麻醉:入室后吸入七氟烷(201112148,鑫源顺医药)麻醉,建静脉通路。静脉注入芬太尼(201210257,宜昌人福)5 μg/kg+咪达唑仑(201207246,浙江九旭)0.1 mg/kg+维库溴铵(201212136,武汉生物科技)0.08 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儿童膜肺、婴儿专用管道,建体外循环;转流前肝素400 U静脉输注,作抗凝处理,转流时确保全血激活凝固时间超过8 min,停机后中和肝素用4 mg鱼精蛋白。CPB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平均动脉压50 mmHg内;(2)血细胞比容:0.27内。(3)血氧饱和度>0.60对照组:2U新鲜冰冻血浆常规预充。观察组:预充琥珀酰明胶注射液(201209154,沈阳贝朗)。上述基础上加用葡萄糖注射液200 mL+碳酸氢钠20 mL+肝素2000 U。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液学[2](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情况。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3](形成纤维蛋白用时R、血凝块最大强度MA、纤维蛋白原最大幅度MAf、血小板最大幅度MA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计算,其中计量资料用“t”值计算和检验,用平方差“x±s”表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百分比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以P<0.05(P值在0.05区间)表示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血液学(血小板、PTA、PT、Hb)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n=31):血小板(285.23±22.23)*109/L,PTA(94.12±14.45)%,PT(14.56±0.56)s,Hb(134.25±20.12)g/L,对照组(n=33)分别为(286.22±23.14)*109/L、(94.56±14.12)%、(14.12±0.44)s、(135.26±22.01)g/L;对比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5644、t2=1.1214、t3=0.2588、t4=0.4511。 治疗后:观察组(n=31):血小板(210.12±20.12)*109/L,PTA(100.36±14.22)%,PT(13.56±1.25)s,Hb(117.45±18.23)g/L,对照组(n=33)分别为(211.22±20.14)*109/L、(99.56±14.25)%、(12.25±1.33)s、(115.26±18.41)g/L;对比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1.1423、t2=1.0244、t3=1.0142、t4=0.3669。 2.2? 凝血功能(R、MA、MAf、MAp)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n=31):R(43.36±2.56)s、MA(57.45±4.45)mmHg、MAf(14.23±2.23)mmHg、MAp(44.26±2.45)mmHg,对照组(n=33)分别为(43.14±2.14)s、(57.14±4.23)mmHg、(14.15±2.14)mmHg、(44.14±2.41)mmHg,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5244、t2=0.5678、t3=0.8599、t4=0.3645。 治疗后:观察组(n=31):R(51.23±3.56)s、MA(49.56±3.33)mmHg、MAf(5.25±0.33)mmHg、MAp(42.14±3.30)mmHg,对照组(n=33)分别为(51.00±3.12)s、(49.56±2.25)mmHg、(5.14±0.45)mmHg、(42.33±3.00)mmHg,两组R均升高,其余较低,两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1.1225、t2=0.2645、t3=1.2500、t4=1.0145。 3 讨 论 外科心脏术中,体外循环路径预充作用旨在稀释血液,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同时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氧供并减少红细胞破坏,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失血现象。 经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后证实:在体外循环预充液(CPB)辅助下稀释血液,会直接降低凝血因子激活和消耗,从而有效减少并缓解患者血栓症状,避免炎症发生风险,还能减轻患者术后由于凝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灌注损伤。稀释血液,会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致使水分由血管渗透至其他组织,增加患者术后组织水肿症状;加之此研究所选患者机体血容量比值较小,若血液稀释情况较严重,则会引起術后凝血功能紊乱。由此可见,在实施体外循环预充液时,需添加胶体液,且遵循一定比例,维持胶体渗透压,促进血管更好吸收组织液,最终增加血浆量,维持血容量的同时对水肿加重现象进行充分抑制。 临床研究证实:流转过程中使用的胶体预充液不同,对体液平衡的产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现阶段在体外循环预充液时主要以血浆胶体、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为主;其中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尿素等物质为主要成分,参与机体蛋白质代谢后经肾脏途径排出体外。 该研究中经一系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13.56±1.25)s,Hb(117.45±18.23)g/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低。对照组血小板(211.22±20.14)*109/L,PT(12.25±1.33)s,Hb(115.26±18.41)g/L,也较治疗前低,但两组各数据无显著差异。仅可以证实施以体外循环预充液后,凝血功能有所下降。通过血浆预充后两组R分别为(51.23±3.56)s、(51.00±3.12)s,可见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预充液体,可有效降低凝血功能紊乱现象,进而证实体外循环无血浆可行性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小兵,张儒舫,沈? ?立,etal.体外循环实施万汶预充策略对婴幼儿心脏术后凝血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12):1112-1116. [2] 任建立,张义和,刘? ?虎.体外循环无血浆预充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医学综述,2016,22(15):3044-3047. [3] 王? ?甜,刘晋萍,邹丽华,等.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小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6,14(1):3-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