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殊涂谓用不同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三国魏嵇康《琴赋》: “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涂,或文或质。” ●《易·系辞下》: “子曰: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殊: 异。涂: 通“途” ,路。孔子认为,天下事何必思虑,万物感应之理本相同,而达到的途径各不相同; 万物感应之理本一致,但人的思维方式却是多种多样。
同归殊涂涂(途)tóng guī shū tú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效果。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经以文奸言,同归殊涂,俱用亡灭。”三国·魏·嵇康《琴赋》:“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女或质。”也作“异途同归”。《盐铁论·论儒》:“圣人异途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晋·陆机《思亲赋》:“天步悠长,人道短矣,异途同归,无早晚矣。”也作“异路而同归”。《淮南子·本经》:“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也作“殊途同归”。《抱朴子·任命》:“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涂同归,其致一焉。”也作“殊涂同致”。《晋书·嵇康传》:“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也作“殊涂同会”。《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也作“殊路同归”。《盐铁论·利议》:“诸生对策,殊路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