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约数表示法以两数相连表示约数, 这是古今相同的, 如 《论语·先进》: “冠者五六人……。”“五六人”即 “五六个人”。表示人数不确定。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两种常见的约数表示法: (a) 举其接近的整数。 如 《论语 ·为政》: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 《诗经》 实际上是三百零五篇)(b) 是在基数词前加 “可”、 “盖”、 “无虑” 等, 或者在基数词后附 “许”、 “所”、 “余”等, 这些词可译为现代汉语中的 “……上下 (左右)”、 “大约 (大概)……”等。如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百许头”即 “大约一百条”。《清稗类钞·冯婉贞》:“敌兵果舁炮至, 盖五六百人也。” “盖五六百人” 即“大约五六百人”。《汉书 ·冯奉世传》: “今反虏无虑三万人。” “无虑三万人” 即 “大约三万人”。 《西门豹治邺》: “从弟子女十人所。” “十人所” 即 “十人左右”。《后汉书 ·皇甫嵩传》:“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 “五万许人” 即五万多人。 《史记 ·陈涉世家》:“车六七百乘余。” “骑千余” 即 “骑兵一千左右”。
|